家長不笨: <br>閱報評論寫報告訓練獨立思考

家長不笨:
閱報評論寫報告訓練獨立思考

藝術、體育、學術各式各樣的課餘興趣活動,的確令兒童的生活變得多姿多采,雖然孩子多才多藝,卻欠缺思考及分析力。要訓練看似簡單的思考及分析力,這個以時事為主的課程相信是不二之選。

記者:區佩嫦 攝影:黃子偉

閱報提升閱寫能力
閱讀是提升孩子語文能力的最佳方法,但平日要孩子主動提起書本閱讀,的確是件難事。「不少家長擔心孩子的中文寫作及閱讀能力,其實硬迫孩子多寫作,可能會引起反效果,除了寫作問題,我覺得現今的小學生很少留意時事,這個以時事評論為主的課程,希望改善孩子對時事冷感外,亦可改善他們的思考、閱讀及寫作能力。」課程負責人鍾家俊表示。

■鍾Sir:「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的中文寫作力較弱,平日訓練他們多睇報章,只要家長從旁指導,隨手可得的報紙絕對有助孩子的思考、分析及寫作能力。」

挑選有趣文章
課程以小組討論形式為主,導師為現職記者,導師會以不同的新聞報道為主要教材,大部份文章均是由導師選擇,可能是突發、政治等時事新聞,亦可能是一些世界之最的趣味文章。為了增加學生閱報的興趣,導師有時會將報紙攤開,讓學生一齊挑選文章,然後才一齊分享、分析、討論從中讓學生對時事更有批判性。

■導師選擇的報道未必啱眾人心水,一於一齊從報章上找出最有興趣的報道,討論一番。

提問討論啟發思考
正如今次課堂便以小孩衝紅燈被車撞傷的報道來與學生一同分享,導師要求孩子自行將內容閱讀,然後便發問:「點解小朋友被車撞倒?」、「你們平日有冇衝紅燈?」、「平日應該怎樣過馬路?」,雖然問題簡單,但從中啟發孩子的思考、分析力,課堂上的學生意見多多,有的會說衝紅燈是應該,當導師知道後便會作出思想「矯正」。

■作為評論員首要條件是仔細閱讀、思考再分析。

辯論練分析口才
「入讀的學生對時事通常都有一套想法,這些想法往往是家長灌輸給他們的,好似之前的23條條例,不少學生都話反對,話23條唔好,但他們多是聽家長講解,缺乏自己的思想、分析,我們亦會引領他們,讓他們自行思考。」鍾Sir說。

■要交流意見?扮記者訪問周遭的同學仔意見,藉機從分歧中取得共識。

多嘴≠口才好
辯論是自行思考的最佳方法,導師會因應題目而安排學生進行辯論,從中更可增加學生的分析力、口才及急才。「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較多嘴,便以為孩子的口才佳,其實多嘴與口才好、辯論力佳是兩回事。」最佳的例子便是課堂上的5位小朋友便屬於嘴多多一族,不過鍾Sir一叫辯論,立即「口啞啞」,果然見證多嘴不一定口才佳。

■課堂上每位同學都有發言權,可以講出自己的「專業睇法」。

讀後感提升寫作興趣
八歲的蘊思便是其中一個嘴多多的表表者,滿以為極活躍的她無法坐定定,誰知她最愛寫作。「每次討論完,阿Sir都叫我作文,有時給我們幾個詞語,要我們做串連句,有時阿Sir會要我返屋企寫篇短文章,雖然有時唔識寫,但我識了很多新聞,最記得係23條同美國打仗!」

■簡單的閱後感是訓練思考與寫作的最佳辦法,有阿Sir從旁指導給他們適當的指引。

訓練孩子有己見
「我們希望學生在討論文章後,能寫出一篇簡短的讀後感,這樣令課程更全面,又可以迎合到家長要求孩子練好中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學生又可以多了解社會上的事情,對時事有自己的一套見解,總較將子女困在溫室中長大好!」鍾Sir總括。

小評論員:我哋識睇報紙喇!
蘊思(8歲)
「每次睇到交通意外的新聞,我都好驚,不過可警惕自己,過馬路時唔可以大意。我最鍾意上堂作文,睇住新聞自己諗一諗,寫低感想,原來評論員係咁簡單。」

其志(7歲)
「我平日都唔睇報紙,因為覺得報紙又多字又無圖畫,睇極都唔明,不過𠵱家上完堂,發覺睇報紙原來唔難,若果真係唔明,咪問媽咪囉。」

鈞楠(9歲)
「我最鍾意睇兒童快報,入面多圖畫好易明。若果遇到唔明的字,我會自己查字典,希望知道個字點解同點讀。」

曉儀(9歲)
「平日我有睇報紙,有時睇得明有時睇唔明啦!最記得乜新聞?非典型肺炎、23條啦!以前聽媽咪話23條唔好,但自己唔係咁知係乜,𠵱家上完堂就知到涉及言論自由。」

小小時事評論員
對象:8至12歲
日期:9月尾(逢星期六)
時間:未定
舉辦機構:昕晴創意天地
地址:大埔廣福道152-172號大埔商業中心1201-1202室
查詢電話:263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