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的意義 - 李敏

競爭的意義 - 李敏

香港三十歲以上的人都有很強的競爭力,這些人就是在競爭中成長,試過挫折更明白競爭的意義。物競天擇,汰弱留強,因而進化。
在我成長的年代,香港只有兩間大學,每十個考生只有一個可以入香港的大學,理論上大學就只有精英。我總覺得老一輩的人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因為是經過努力爭取的。如今大學教育普及,大學生是多了,但不代表精英多了。問題除了是教育質素、社會風氣,小孩子太容易得到生活所需就不明白競爭意義。
朋友C是老闆,星期五晚放工前,叫一名二十來歲的員工盡快把建議書傳真給他。員工告訴老闆:「我家裏沒有傳真機。」老闆動腦筋:「那你電郵給我。」員工告訴老闆:「我家裏沒有電腦。」老闆忍不住說:「那你只擁有『藉口』!」試問一個真正熱愛工作的年青人,怎會家裏連一台電腦都沒有?
最近朋友G的女兒大學畢業回港,找到一份月薪六千元的工作,還要簽一年約,每月扣起二千到滿約才發。無奈是無奈,但人浮於事的社會最少有一個好處,人們會更加珍惜工作,更明白競爭的意義。我相信香港二十歲以下的人將來都會有很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