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趾頭的滋味 - 陶傑

腳趾頭的滋味 - 陶傑

香港中產一代,榮幸地受過英國殖民地教育,香港中產的下一代,更榮幸地受到菲傭教育。
雖然香港的下一代男女,到底有多少個在五個月大時吮過菲傭的腳趾頭(還記不記得八十年代流行中產階級的一則傳說︱︱菲傭趁僱主外出時,打開冰箱門,仰躺在沙發上煲電話粥,左腳伸進冰箱乘涼,足踝正好擱在一塊豬肉上,右腳的腳趾頭讓少主BB快樂地吮啃着),對於菲傭塗腳趾甲的那層蔻丹味道,比起Smartie朱古力聰明豆玫瑰紅的那一顆有更深的記憶,但無可否認,香港中產階級的子女過早受到菲傭的潛移默化,反映在五歲兒童的英文程度之上,是一個客觀的指標。

例如,許多住半山的小孩,讀幼稚園高班,當媽咪用美國口音的英語問他:Canyousingasong?他會快樂地回答:Can。
根據劉家傑老師的教誨,一個完整的英語句子,要有主語,亦即所謂的Subject。天氣涼了,你用英文叫五歲的兒子加衣,他說:Noneed。
原來,菲律賓話不知是不是受了前殖民地宗主國西班牙文的影響,是沒有主語的。西班牙人說「能夠」,只有一個字,叫Puedo,主語的那個「我」字,已經潛隱在字尾的變化裏。菲律賓人以為英語的結構也一樣,對英語加以簡約改良,當你天天在外面打麻將的時候,你的小兒子已經捧着菲傭悄悄塞給他的這件「菲式母語」,用他幼小的舌頭舔了許多時日了。
菲式英語,才是香港中產下一代真正的母語。你或會懷念你自己小時候由順德媽姐看護時,曾經從她那裏學會唱「月光光、照地塘」的廣東童謠。但今天的珠三角早已滿地髮廊和桑拿浴室,下一代無從領略歌謠中的意境,其實也不是一種損失。
宿霧四天三夜,旅行團只收一千六百。有沒有發覺,電視新聞中的阿羅若夫人比董夫人順眼許多?菲律賓想成為亞太強國,除了繼續輸出「菲傭母語教學」,還該考慮設獎學金,成立「馬尼拉教育一條龍」,協助香港中產階級子弟認祖歸宗。童謠幻滅,菲傭坐滿了半個港島,你的兒子長大後會記得,Maria的腳趾頭上,黏着的,除了自己的一層口沫,還有一抹冰涼的月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