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一個常數 - 李怡

李怡專欄:一個常數 - 李怡

西方樂觀派的中國問題專家,對中國的經濟自由化總有一個美麗的期待,就是:經濟開放最終一定會促使政治改革、政治開放。然而經濟開放二十多年了,中國問題專家們癡癡地等,中國的政治改革似乎一直沒啥動靜。
熟悉中國大陸狀況或在大陸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他們的看法可能正與西方的中國通相反。有一個朋友對筆者說,據他幾十年受中共統治的經驗,他認為中國的政經互動模式是:政治開放系數+經濟開放系數=一個常數。
甚麼意思呢?就是政治抓得太緊了,老百姓有怨言了,有蠢動甚至暴動了,有自發示威了,出現管治危機了,這時候中共就把經濟放鬆,減少對人民的經濟控制,讓經濟自由化活躍起來,讓老百姓過幾天安樂日子。這就是胡蘿蔔政策,派糖果政策。而一旦經濟好起來了,人民生活大有改善了,小老百姓吃糖果吃得有點嘴甜甜了,於是當權者的政治運動、政治干預、政治學習又來了。所以嘛,政治緊些,經濟就鬆一些;當經濟緊一些時,政治就鬆一些。總之,政治+經濟=一個常數。
大躍進、反右傾,餓死了幾千萬人,這時政治就鬆了一些,容許鄧拓、吳唅、廖沫沙的文章出現報端,《海瑞罷官》也上演了。到經濟形勢轉好,文革就來了。文革搞到人民怨聲載道,經濟處於崩潰邊緣,於是來個「改革開放」。經濟的改革開放促使人民有民主的要求了,八九民運出現了,於是來個大鎮壓。「六四」後怎麼辦,鄧小平說要給人民多點實惠,實惠嘛就是經濟利益啦,於是鄧南巡後就任由經濟大開放。十三年來經濟有了大發展,這時大家就要去學習「三個代表」矣。
這「一個常數」論,也被運用於回歸六年的香港了。五十萬人上街反對中共委任的董政權,當然是「壞事」。政治管治危機出現了,怎麼辦?撤回廿三條立法,並大派糖果呀!CEPA和自由行就來了。不過,香港人要懂得中共的規律:經濟好轉,惡法會以更惡的面目重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