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了二十年歌,美國樂壇大姐大麥當娜仍屹立不倒,不像和她同期的米高積遜那樣,亮相時鼻子一次比一次塌、行為一次比一次張狂,把歌迷都嚇跑了。相反,這位「物質女孩」在名成利就、當上了兩個女孩母親的今天,揮筆寫出一部兒童故事書《TheEnglandRoses》。
麥當娜與兒童故事,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她八十年代一首《物質女孩》《MaterialGirl》,美國女孩子觀念從此大不同。她一身暴露衣服,女孩子的衣帶也愈寬;她一身壞女孩氣味,純品女孩都彷彿變成老套娃娃;她一本意識大膽的皮衣鐵鏈寫真集,挑戰了報章的尺度。
現在,麥當娜依然驚世駭俗:新近的唱片封套大玩瑜伽,柔軟的身體叫人想入非非;不久前跟BritneySpears公開法式擁吻,即使在開放的美國傳媒裏,也足足做了幾天文章。
麥當娜這副離經叛道的德性,媽媽們看到,大概會向孩子發下不宜觀看的禁令;因此,她寫的兒童故事書,家長理應先天性怕怕。不過,麥當娜寫的是兒童讀物,不是童話故事。童話故事結局多是美好的,都是王子親吻公主,灰姑娘仙履奇緣,不太現實。麥當娜的《TheEnglandRoses》,靈感來自她小時候在學校被欺壓,故事環繞四個感情要好的十一歲小女孩,排擠孤立一個漂亮的鄰家女孩,然後是寫她們之間的妒忌和友誼,比較接近現實。
由這些現實故事教小朋友德育,未嘗不可。不過,麥當娜寫的兒童故事,還是頗為「物質」的──出版商希望這本書昨日全球發行時,會像羅林的《哈利波特》一樣洛陽紙貴,但是否如願則是另一回事;因為在香港跑了兩間書店問麥當娜的書到了沒有,店員都是一個反應:她出甚麼書?兒童書,沒有啊。
麥當娜的書倒是很有「物質女孩」傳統:在書中,她宣揚一個訊息:讓孩子知道自己想甚麼,而不是人們要他們想甚麼。這一點,她跟那首《MaterialGirl》一樣,把厭惡虛偽造作的麥當娜個人主義,在字裏行間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