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土共」正在挖掉香港繁榮的基石 - 張華

解讀中國:「土共」正在挖掉香港繁榮的基石 - 張華

北京的香港事務最高負責人、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日前接見民建聯代表時,盛讚他們「始終高舉愛國愛港的旗幟」,為香港回歸和繁榮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以民建聯為代表的香港傳統左派(土產中共,簡稱土共),為近年香港衰敗所作的「貢獻」,其實更大。

與內地自由開放發展背馳

不少人將過去六年香港的經濟困境,歸咎於外圍因素(亞洲金融危機)。但筆者以為,香港不但經濟上衰退,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都在急劇退步,與國際社會,特別是內地開放、自由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

在這場香港大退步中,土共着實間接「貢獻」不少心力。回歸以來,土共已成為特區政府最高決策層舉足輕重的力量,政府政策中,土共的影子也愈來愈明顯。

所謂土共,是指中共在香港的傳統支持者,與中共左派(保守派)思想接近,嚮往社會主義,對殖民地深痛惡絕,工聯會、民聯會就是表表者。

殖民地時代,他們飽受港英政府壓迫,也受到主流社會的排擠和白眼,無法(或不屑)躋身建制之內,只能在體制外與港英政府針鋒相對,有志難伸。

九七年後,他們以主人翁身份參與香港的管治。為實現他們的理想,建立一個「平等而美好」、有別於殖民地時代的新社會,他們推出「八萬五」房屋政策,希望人人有屋住;罔顧英語在現代商業社會的重要性,匆匆推行母語教學,以體現愛國精神;對獨立的輿論更深痛惡絕,天天圍攻香港電台的論政節目……。

總之,任何與殖民地沾上邊的東西,從積極不干預政策,到公務員體制,甚至港英遺臣,他們都棄之如敝屣,代之以「愛國愛港」作為檢驗一切的唯一標準。

因此,港英遺下的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自由化和國際化,土共卻視如糟粕,正中了「Throwingoutthebabywiththebathwater」(盆內嬰兒與污水一併倒掉)這句英諺,也徹底暴露了土共們的庸碌無能。

棄成功基石愛國愛港至上

學識、能力皆不甚了了的土共,能夠「翻身做主人」,全憑多年緊守不棄的「愛國心」。這種只問政治立場、不問才幹的任人方式,只會強化「愛國小圈子」,令他們進一步脫離香港主流社會,揚棄香港的傳統價值。

(香港憂思系列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