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罪犯 - 陶傑

冷戰罪犯 - 陶傑

他天真地以為,美國是一個民主大國,自己由民主選舉上台,完全符合「文明社會」的遊戲規則。他錯了。艾彥德受到蘇聯支持,民選上台,卻要搞馬克思路線,把許多歐美的大企業收歸國有,尼克遜認定他是共產黨。有了一個卡斯特羅,已經夠了。
一九七三年的九一一政變,由基辛格指揮中情局,再由中情局策動皮諾徹行動。艾彥德是民選的領袖,美國怎麼可以不尊重智利的民意呢?但基辛格說:「既然智利的人民不負責任(DuetotheirresposibilityofitsPeople),美國自然不可以眼巴巴看着一個國家變成共產黨。」意思就是:如果「民主」的結果是共黨上台,美國有權「反枱」,把桌底的劈竹刀拿出來。「寧我負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負我」,美國寧有負於智利的選民,不容南美洲的民主有負美國利益。
今年的九一一,剛好是著名的智利軍事政變三十周年。三十年前,美國支持智利右翼軍人皮諾徹,用暴力推翻了民選的左派總統艾彥德。

政變中共死了兩萬多人。皮諾徹的軍隊濫捕記者、知識分子和大學生,捉到就鎗斃。艾彥德在總統府橫死,是自殺還是由叛軍鎗殺的,真相至今不明。
艾彥德像一個慈祥的老祖父,戴着眼鏡,一臉風霜的皺紋,這種賣相,一看就知道不適宜從政。
艾彥德早死,皮諾徹卻得享天年。對於中國政府,基辛格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因為中國政府感激基辛格當年打開中美外交的大門。中國也一向以自己的利益觀點看世界,今天的基辛格,受到BBC一部紀錄片的審判,列為戰犯,今天不敢再去南美洲訪問。
基辛格當然可以分辯:以當時的「形勢需要」,拉丁美洲民族很浪漫,嚮往共產主義。像偉大的拉美詩人聶魯達,其作品對整個南美洲的影響力,相當於今天的《哈利波特》,就是共產黨員。美國殘忍一點是有道理的,因為大半個南美已經被蘇聯滲透,美國不突圍,就會像今天的中國一樣被「圍堵」了。美國當年策動政變,防止南美洲走錯路,也省得一個赤化的南美洲跟着蘇聯解體,然後又像中國一樣從頭「改革開放」、摸索市場經濟的一番折騰,基辛格對智利的國民,可是「功大於過」。皮諾徹後來過境英國,貝理雅下令拘捕,也不算「干預內政」,而是大快人心。政治是不講道德邏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