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山8種安全程度各不同

攀山8種安全程度各不同

攀山基本上有八大種,因應香港狹小的地理形勢,一般以運動攀登及室內攀登較受歡迎。

傳統攀登: 攀石者利用自己擺放和移走的器材而爬上頂峯就是傳統攀石,它亦是最廣為攀石者採用的方法。

運動攀登: 保護器材是固定的。對初學者來說,因為不需要學習繁複的保護器材擺放技術,這方法會較容易掌握。

平衡攀登: 在室內或人造的攀石設施中十分流行,容易被初學者接受。利用此方法時,繩索中央是連繫着山峯頂上。攀石者向上爬行時,平地的夥伴因應攀石者的進度而調校繩索的長度。

抱石攀登: 不利用繩索去攀登一些離地不遠的山石。

自由攀登: 技術高超的攀石運動員會利用這方法,沒有繩索,沒有保護器,但失手的代價就可能把生命賠上。

輔助攀登: 一些極為險要或滑不留手的懸崖是不能夠被傳統的方法征服,就要利用輔助器材協助向上爬行。

冰面攀登: 當山上的瀑布在冬天凝結成冰後,攀山者會利用鋤頭、冰斧及備有針頭的爬山鞋向冰瀑布挑戰。

室內攀登: 在室內的場地利用人造懸崖和不同種類的扶手而形成不同的攀登路線。由於不受天氣影響且安全程度亦高,在香港亦愈來愈受歡迎。

安全裝備
懸崖飛索雖然比一般攀山危險性較低,但安全裝備一樣要配備。
1.頭盔:用硬塑膠製造,保護頭部。
2.皮手套:保護雙手避免給岩石擦傷
3.安全帶:束緊腰部和雙腳,以安全扣連接滑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