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二十三條的立法告一段落,民建聯的主席曾鈺成非常有信心地說,若然民建聯在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之中,所得的議席低於現時的八十三席,他將會辭職。他是滿有信心,筆者也極有興趣知道,若然民建聯的支持度不下降,這意味着甚麼?
這意味着七月的三次人民運動,表面是烈火朝天,其實只是一場虛火。香港人似乎突然熱情追求民主,不在○七、○八年進行普選改革,絕不罷休,但事實呢?
選民若不嚴懲代表奸狡無恥、出賣港人、支持專政者、支持禍港董伯的民建聯,就等同在嚴懲逃避責任,只想在運動中撿便宜的主流民主派,特別是民主黨中人。他們在放完悠長假期,享受完民主勝利的春秋大夢之後,一覺醒來,發覺甚麼都失去,港人終選擇離棄他們。
筆者一點也不會奇怪,民建聯在十一月的區選中不會失敗。而且在區選之後,有更多的地區獨立力量會加入他們,令他們氣勢更盛。而他們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不會出現大班與毓民所期望的一敗塗地,反之,可以保存實力,甚而有所增長。
這有兩個原因:一是民建聯的長期地區經營,扎根遠比民主黨深,二是在二十三條解決之後,沒有了政治議題;一向只靠政治議題炒作爭選票的民主黨,會頓失所依,這是筆者早就可以判定的事。想知道民建聯的根基有多深厚,回憶一下程介南事件就應該明白。
筆者曾經說過,社會運動不能一波一波地往上推,就會一波一波地往下沉降。民主廢柴不思進取,不敢開罪專政者,不敢帶領七月的人民力量,將眾望所歸,不應留低的董建華趕下台來;反而在背面協助專政者穩定局面,反而用分化、抹黑的手法,打擊進步的倒董力量,說他們激進,搞亂香港。你們機心所算不到的是,港人若只要求穩定,民建聯為何不是更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