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以後,北京的中央領導對香港問題,如徐匡迪所言,是高度重視,關心程度是回歸以來最高的。
中央出手「挽救」香港,怎麼個救法?近兩個月來看到的,不外是兩招:一招施加經濟上的恩惠,另一招是力挺香港親中左派社團,尤其是被指為人數最多的最大政黨民建聯。
這兩招是相互關連的。與香港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已嫌遠水不救近火,索性開放大陸居民來港的個人遊,以更實惠的方式刺激香港的消費市場。消費市場興旺了,各行各業的員工也較少擔心自己被解僱,於是,對董政權的民望也略有提升,對中央的「滿意度」本來就不低,現是更加升高了。
利用了這個給予港人經濟恩惠,港人對中央有所感激的好時機,中央領導人於是不斷接見香港親中左派,對由反覆小人領導的反覆政黨讚譽有加,藉中央的力量來提升左派政團的民望。於是,在七一之後,民望跌至倒數第二的民建聯,它的黨魁曾鈺成也再度意氣風發起來,誇稱今年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中,若民建聯取得少於八十三個議席,他就引咎辭職。
當然,真要贏得選戰,還要有其他的配套,比如民建聯曾投票支持包括徵收邊境建設稅的財政預算案,現為了給市民「實惠」,表示反對徵收了。接着而來的更大動作,是有「大水喉射住」的「富貴黨」,會大辦旅遊吃喝團,以向市民提供廉價以至免費的吃吃喝喝來收攏人心。
北京領導人在會見香港各政團時,不忘把七一遊行歸因於市民對經濟低迷不滿,忙於解釋經濟轉型帶來的困難問題不是董先生的錯。《亞洲華爾街日報》指出,香港市民參加七一遊行的主要訴求為爭取自由、人權、民主,北京將之扭曲成主要是對經濟不滿,這是侮辱遊行人士的智慧。這當然沒有錯。但從市民嘗到一些小恩小惠之後,董政權民望即上升,則說明胡蘿蔔確實有點效用。
香港多數人是否因此而忘了大遊行的訴求,接受有吃有喝就好的侮辱呢?端看十一月區議會的投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