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的市面氣氛確有好轉的迹象,消費的情況好了不少,樓市亦見轉活,沉了近7年的特區經濟終見起色,政府與市民均要好好把握這次經濟復甦的機會。
「七一大遊行」以後,中央對特區的經濟支持愈見明顯,自由行帶旺旅遊及零售行業,但以現時的旅遊人數以及自由行推行的時間看來,近日香港市道好轉,並非完全受內地遊客刺激,而是港人的本地消費亦開始增加,這其實是一種「信心」與「盼望」的結合效應。在沙士之後,港人之信心跌至低點,至「七一大遊行」,港人對政府之不滿處於高點,前景暗淡,但近日人們的想法起了變化,前景似露曙光,願意多作消費,就業市場亦開始有改善迹象,被「凍結」於銀行體系的龐大資金,只要稍稍釋放,香港的經濟將得益不淺,通縮之威脅亦會很快解除。
一手及二手樓市同見轉旺,樓價於短期內雖難大幅回升,但在沒有政府催谷的情況下,現時的市況發展,也能讓市民有所憧憬。同樣地,自由行不會即時為樓市帶來龐大的購買力,但自由行概念卻是搞活樓市的一種動力,且會繼續發揮。眼前形勢好轉,政府應該讓市場自由發展,不要太多干預,10月份若有任何關於樓市的新措施,宜盡量溫和,維持暫停拍賣地皮的政策以及削減印花稅已足夠。
政府考慮發債是恰當的,但必須在改善效率及控制資源浪費下進行。沙士的潛在威脅極大,它可摧毀自由行的好處以及港人復甦中的信心,必須防患於未然。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