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之下,認股證出現負溢價的機會很少,除非認股證的成交很疏落。當正股價格改變之後,認股證價格還沒有改變的情況下,認股證的溢價才會出現負值的情況,而這負溢價的狀況,算是技術性的。
而以認股證為例,正確計算溢價的公式如下:
溢價=(認股證價格×換股比率)+行使價-正股股價÷正股股價
要了解溢價,可以先這樣考慮──如果覺得滙豐股價會上升,那麼投資者有兩個選擇:選擇一是買入正股;選擇二是買入滙豐認股證,然後行使認股證。因為買入認股證會享有槓桿作用,因此選擇二的行使總成本會比起買入正股為昂貴,即要付多些成本,才能享有槓桿作用.
行使總成本的計算,就是認股證的買入價、經換股比率調整之後的價格,再加上行使價。例如某滙豐認購證市價為$0.8,但兌換率是每十份認股證才等於一份正股。因為選擇二要行使股證換正股,因此要持有十份認股證才行。所以真正認股證價格便為認股證價格×換股比率($0.8×10),例子中的結果是$8。
以$8買入了滙豐股證,還要付出行使價,才能換到正股。假設行使價為$92,那麼選擇行使認股證的總成本便會是$100。而這總成本是尚未考慮其他交易費用。假如滙豐市價是$95,那麼利用行使認股證買入正股所付出的費用便會高些,而所高出的就是溢價。以上例計算,溢價便是5.26%。選擇付出5.26%的溢價來買入認股證,目的是享受其槓桿作用。以10份股證費用$8計算,槓桿便有11.88倍($95÷$8)。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