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西雅圖大示威後,反全球化團體衝擊國際經貿會議、衝擊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會議已成為慣例,而出現激烈的衝突更成了必然的「副產品」,最近幾天在墨西哥舉行的世貿部長級會議就同樣出現激烈的抗爭場面。我們認為,全球化及貿易自由化雖然未能改善所有貧窮國家的情況、雖然未能改變國際間貧富懸殊的問題,但是貿易自由化依然是促進窮國經濟發展、促使窮國人民生活改善的最佳政策;目前貧窮國家的問題、目前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並非因為自由貿易引起,而是由於自由貿易不夠全面、不夠徹底所致。
近三百年來的經濟發展充份顯示,只有在自由貿易成為主流的年代,全球經濟才能快速增長,發展水平較差的國家才能有顯著的進步;相反在貿易壁壘盛行的年代,全球經濟每每陷於衰退或停滯中,不僅富國無法獲益,窮國更是苦不堪言。故此只有繼續推動貿易自由化、只有繼續擴大自由貿易的範圍,才可能令窮國從全球經濟增長中獲益、才可能讓窮國踏出脫貧的第一步。事實上近二十年來脫貧成績最理想、經濟發展最理想的兩個國家──中國及印度都是乘着貿易自由化的機遇而大步向前,成為「世界工廠」及「電腦軟件中心」的。這不是更充份說明貿易自由化的威力及好處嗎?
當然,目前的貿易自由化趨勢並沒有令所有窮國受惠,有些第三世界國家依然在貧窮線下苦苦掙扎,但是這跟貿易自由化沒有關係;相反,它們其實是貿易自由化不足的受害者。應該看到,大部份窮國或第三世界國家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若果能讓它們的農產品自由流進世界不同的市場,窮國的人民、窮國的農民將可以穩定的改善生活,穩定的提高收入,甚至積累資本發展小手工業及輕工業。只可惜發達國家在農產品貿易上的壁壘卻最強最牢固,不單透過各種非關稅的障礙(non-tariffbarrier)如衞生標準、產品標準等阻擋第三國家農產品進口,更為本國農產品提供大量補貼,從而向其他國家及地區傾銷。
這樣下來,窮國農民不單無法藉出口農產品獲益,反而因外國農產品充斥市場而無以維生,並陷於更深更重的債務及經濟危機中,甚至世世代代淪為農奴。
因此,要真正幫助窮國、要真正幫助窮國的人民,該做的不僅是每年到某幾個會議地點或城市示威,而是着實向富裕國家的政府施壓,迫使它們放棄補貼政策、迫使它們放棄農產品貿易壁壘,讓貿易自由化擴展至農業及其他行業,只有這樣才能使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享受到自由貿易的好處、享受到全球經濟發展的好處。
(圖)昨有團體抗議政府簽署《服務業貿易總協定》,罔顧基層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