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英購中孚成敗受關注

東英購中孚成敗受關注

東英金融集團兩名大股東張志平及張高波佔98%股權的東英工業,今年5月與河南省鞏義市財政局簽訂意向,於8月27日簽訂正式協議,以約3.09億元,收購持有河南中孚實業44.18%國有法人股的河南豫聯能源集團78.8%股份。
收購價較豫聯能源2月底估值溢價1.03%,且因此舉等於間接收購了中孚實業34.81%股權,存在實際控制人的轉變,並觸動了全面收購,故東英工業雖向中國證監會提出豁免全購申請,但相信獲批機會不高。

買價高 若全購涉資龐大
若該公司決定收購繼續進行,便很可能成為外資在內地借殼上市首宗案例。不過,此收購意向5月23日公布後,中孚實業股價卻由13元高位下跌,現價約為8元,一旦東英工業要提出全購,根據上述全購價釐定原則,可能會有大量A股接受其全購,故該交易已引起了中外中介機構的高度關注。
不過,要說內地併購先例,則要數今年3月12日的南鋼交易。當時,南鋼股份的控股股東南鋼集團公司,與民企老闆郭廣昌控制的復星集團公司、復星產業投資、廣信科技共同簽署,成立合資企業南鋼聯合。南鋼集團以所持70.95%南鋼股份國有股及其他部份資產、負債合計11億元出資,佔南鋼聯合40%,復星則佔控股權。由於南鋼聯合所持南鋼股份超過了收購觸發點30%,故向南鋼股份法人股和A股股東提出每股3.81元和5.84元全面收購,成為《中國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去年12月實施後首宗全面收購個案。

折讓大 復星購南鋼告吹
該辦法規定,全面收購按股份是否在交易所買賣分兩種方法計價,若全購的股份在交易所有買賣,則按發出提示性通告前半年,收購人在市場購入股份的最高價,或發出提示性通告前30個交易日股份加權平均價90%之較高者,作為全面收購價。
若全購的股份未在交易所掛牌買賣,則按發出提示性通告前半年內,收購人取得被收購公司未掛牌所支付的最高價,或被收購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值較高者計算全面收購價。
南鋼股份的全面收購是按兩類股份的第二種方式計價,但由於收購價較A股市價折讓太大,南鋼A股的全購以零接受比率告吹,而法人股只有240萬股接受收購,僅佔發行股本的0.48%。

東英金融大股東張志平及張高波積極洽購內地中孚實業。圖為東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