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段不被遺忘的歷史,三年零八個月日佔時代日軍的暴行,依然深深地烙在每一位老香港的心中。一本由中西區區議會出版的《香港中西區地方掌故》,將老一輩的口述歷史輯錄成書成為珍貴史料,其中慰安婦的歷史讓編者梁炳華博士留下深刻印象。
「一啲妓寨或者黃賭毒嘅資料都係比較珍貴,有啲因為要保護番啲受訪者,所以未能全部盡錄。」《香港中西區地方掌故》的主編梁炳華博士表示,灣仔駱克道、春園街及深水埗南昌街一帶在日佔時代設立的慰安婦集中營廣為人知,但西區山道、南里一帶亦可找到收藏慰安婦的遺迹。
西營盤街坊會會長李廣林表示,日佔時代的日本總督磯谷廉介允許設立軍妓院,當時日軍登陸後就用廣東話上屋拍門,「花姑娘,花姑娘!」將長得漂亮的女孩強搶而去,被迫做日軍軍妓。也有一些被強迫嫁給日本人。
現年九十二歲的馮銀婆婆三十年代初期已在中西區居住,「嗰陣時啲日本人喺街拉花姑娘,個個都驚到匿埋喺屋企唔敢出街。」對於三年零八個月日佔時代的日軍暴行,在當時才二十多歲的馮婆婆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嗰陣時啲女仔都係扮老,日本人見到啲十幾歲後生曲髮嘅,高大嘅又打扮得靚嘅就會拉你返去。」馮銀婆婆慶幸自己生得矮細,才未被日本人「選中」。
她指凡被日本人捉去的「花姑娘」都被蹂躪至不似人形,而山道及南里一帶就是日軍收藏慰安婦的地方。
《香港中西區地方掌故》可說是自九八年出版《香港中西區風物誌》之後的姊妹作。負責掌故工作小組主席陳捷貴表示,《風物誌》和《地方掌故》都不會公開發售,市民可以在公立及學校圖書館、區議會免費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