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揀中成長股獲利豐厚

平心而論:揀中成長股獲利豐厚

在前兩篇文章裏,筆者曾介紹兩位成功投資者的投資之道,隨後收到了一些讀者的回響。想不到在股市沉寂多年後,很多人對投資股票熱情仍在,筆者也冒昧再把一些有成就的投資者向各位介紹一下。
正如前兩篇文章所述,成為成功的投資者必須有鍥而不捨的探索和研究精神,把自己「鍾情」的股票摸索熟透,然後才能不斷持有和添購,假以時日,手上持有的股票便會開花結果,回報可觀。所以作為一個成功投資者,除了具備「勤有功」的精神去做研究功課外,還有一份紀律性去防止自己把所愛的股票隨意買買賣賣。

股神愛股不在乎多
記得股神畢菲特曾說,他每次心思思想把手上的長線股票賣掉獲利(利潤實在驚人),他都要求自己先有一個補充目標(replacementtarget),然後把現在的「至愛」與「新寵」比較,看看是否真的值得換馬。他的經驗是經此一比,絕大多數還是長相廝守的至愛更值得繼續擁有,這也解釋了為甚麼數十年來他的投資組合很少大變動,來來去去都是那十隻八隻股票。從另一個角度看,股神這種嚴謹的紀律性,是令他不會為想獲利(不論多少)而轉換股票,而是要清楚界定股票本身是否值得持有而定取捨。
試想,如果是以利潤定去留,那些成功的投資者根本不會仍持有那些帶來數倍甚至數十倍利潤的股票,因為任誰都會賺到一兩倍時一定賣掉。這也解釋了為甚麼那些為「獲利」而去「換馬」的結果是換進來的「新馬」往往比「舊馬」差很多。

致勝非因低位入貨
筆者在13年前認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東南亞銀行家,他那時已是半退休,只在家族的銀行裏掛個董事銜而已,在一次投資研討會上,筆者有幸跟他深談投資策略。本來以他們家族的雄厚背景,任何人都以為他的投資組合種類一定非常可觀,但交談之下,才知他數十年來只持有兩家公司股票,一家是本港的著名老牌銀行,另一家是公用事業公司。他喜歡的原因是基本上它們是代表當地經濟的盛衰枯榮,套一句近來流行的話,就是「香港好,它們更好」。
美國人也有一句老話描劃他們的最大企業通用汽車公司,就是任何有利通用汽車也一定利於美國(AnythinggoodforGMisgoodforAmerica),這明顯是把通用汽車公司的前途與美國國運連在一起了,也可以說,買通用汽車的股票等同看好美國前途。我那位銀行家朋友,不斷買進那家銀行和公用事業的股票也是這個意思。這樣看來,同是長線股票持有者,他的選股方法跟我那位同學不一樣,前者是選擇與當地經濟息息相關的大藍籌,後者是親力親為去發掘具有潛質的股票,但結局是兩種投資都會獲利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位銀行家的買股策略,他是每個月收了董事袍金後便立刻入貨,不理價位和時間性,方法看似很笨,但如靜心一想,這是最聰明和最有紀律性的投資方法。試想想,待他持續買了數年後,任何價格波動都被數十次交易平均掉了,年期愈長對每次買進的價位愈不重要,他也深明世界上根本不會有人長期可揀正低位入貨的,他追求的是買入的股票能長期地跟隨當地整體經濟向上便成,假以時日,獲利必豐。
以上所言,純屬一些個別成功例子,本意是供有心人參考之用,並不是筆者推薦的投資必勝術。
李庚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