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港兩地簽訂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筆者不少朋友正磨刀霍霍,準備北上尋金。有人苦學普通話,有人不斷聯繫內地朋友尋找商機。正當他們不斷裝備自己的同時,可曾想過,北上尋金其實會對個人的道德價值帶來很大的衝擊呢?
筆者一名在內地工作、經商十多年的好朋友,多次提到身邊的港人在內地沉淪的故事。若要在他提及的故事中,尋找一些脈絡,主要情節大致雷同:在香港本是普通職員,北上後搖身一變成為公司駐內地的高層職員。港人身份再加上公司高層,地位突然提高,權力突然膨脹,令他們過着一些在香港不會享受到的奢華生活。他們夜夜笙歌,不是去夜總會唱歌跳舞,就是留在宿舍內搓麻將賭錢。權力儼如土皇帝,物慾無限擴張,自小養成的生活習慣變得可有可無,上班可以遲到、工作可以懶散。
也許有人說,港人身份在內地日趨貶值,單憑港人身份就可通行無阻的時代已經不再。這也許是事實,但筆者關注的是,兩地文化差異對北上港人固有價值觀念所造成的衝擊。華人傳統觀念影響下,港人一向做事勤奮,自力更生。加上七十年代港英殖民政府厲行反貪,令港人普遍養成廉潔奉公的價值觀念,勤奮、守法、奉公逐漸成為港人核心價值。相反,內地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強大衝擊,傳統儒家觀念早已分崩離析,利他觀念逐步破產。而法制尚未完善,社會又缺乏獨立輿論監督,人們只要有權或者手段夠狠,做甚麼事都較好辦。
這樣的一個新世界充滿難以抵抗的吸引力,對港人固有價值亦提出挑戰。筆者這位朋友已北上十多年,近日還向筆者提及他的新一輪文化震盪。他說,某日跟一名高校教授吃飯,那名教授很好奇的問他,為甚麼你們香港人那麼喜歡替別人添茶?筆者朋友聽後萬分驚訝,暗忖:「這是禮貌啊!」從中也可體會到內地人自私、功利的一面。
一個利己不利人的社會,一個相對缺乏制衡的社會,只要有權或自以為有權,就可以將自我物慾無限放大。在內地的港人,時常要面對這樣的挑戰,若把持不住,很容易變得迷茫,更難抵抗物慾的引誘。
逢周六及周日刊出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