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筆者建議大家控制注碼以迎接調整,除了是在市場上發現了快將出現調整的訊號外,更重要的是從評估風險與回報所得出來的值博率去估計,11200點是沽貨勝於吸納的水平。當然,上周恒指回落至10800點附近,短線博反彈之值博率又有所不同。而且,於高位已減磅,心理壓力不大,現金又充裕,策略上自然能夠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上周恒指從11240點高位回落至10762點低位,回落了近500點,從技術走勢分析,20日移動平均線水平有短線支持,短期市況可望作出技術性反彈。但有一點尚未明確的就是後市是調整完成再展升浪,還是要先作輕微反彈後再向下尋底。要知道答案一定要先行作出一些假設,然後再看真實的市況表現去印證此等假設,才可再作決定。
上周大市急跌,但期指未平倉合約卻沒有大幅回落,此點有少許偏離筆者的預期,似乎大戶好倉並沒有大手平倉。原本筆者預期整個調整浪最終目標有機會跌至10200-10400點水平,但也會在10769點附近先行作出反彈(可翻看筆者上周在《投資學堂》欄的分析),上周四市況亦正如筆者所料,在此水平作出反彈。若市況依隨筆者的預期,則指數將會反彈至11000點水平後再度回落,逐步下破20日平均線及上周低位10762點。
同時,在期指未平倉合約方面必須要有遞減的情況出現,否則,筆者的預期將出現變數,策略便要作出適當的更改。更重要的是,上周所做的近期高位11240點若被升破,則表示筆者的預期可能會錯,策略上便要有所改變。
港股自4月底之回升,主要是受美元上升、資金流向所帶動,再配合CEPA及自由行效應所致,此等因素仍然會支撐着港股的中長線表現。問題是以上兩個因素在短線方面正起着相反的效應,首先,美元在連番上升之後開始進行調整浪,令到此因素對港股的利好刺激需要作短暫的停止;而CEPA及自由行效應所帶來的累積升幅已不少,同樣地,市場已開始作出較具體的評估,故此在股價要再大升之前,需要作出等待,等一些量化的數據去支持早前的概念性升幅。
既然要等數據支持,大家不再高追買貨,回吐的壓力便會隨之而來。既然兩個主要令港股上升之因素皆呈現需作觀望的看法,大市要作調整也屬正常,這亦是筆者上周建議減磅的主要原因。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