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府新聞秘書金寶,因武器專家凱利之死揹了黑鍋而辭職。金寶對首相貝理雅的影響力很大,他負責政策的輿論導向,影響記者和報紙的報道,這個職位,外號叫做SpinDoctor。
SpinDoctor這個名詞,八十年代中期在美國興起。Spin,本來是「紡紗」,像甘地在家裏的一副著名的紡車,先把細細的棉線旋扭成一小條,才可以用來織衣。
但SpinDoctor的Spin字,卻與紡織沒有關係,是棒球名詞。在棒球賽中,要先由一個投手「開波」,投手負責把球打到有利於己隊的方向,這一球,像打乒乓球的高手一樣,一出手就要帶着快速的旋轉,也就是廣東話的「篩波」。
八十年代,列根政府想發展「星球大戰」計劃,要幾千億美元國防預算,國會和傳媒大力反對。為了扭轉民意,主導輿論,那時白宮需要一個像打棒球一樣的投手,看準方向,把球一棒擊出去。沒有這關鍵的第一球,就很難控制全局。
一個民主政府,總統或首相新聞秘書的任務,公布一般經濟政策,像加稅,想試探一下民意,只須要向記者「放汽球」(FlyaBalloon),流露一點點意向,看看社論和民意如何反應。
但是,在模模糊糊、沒有甚麼生化武器的證據支持之下,派兵攻打伊拉克,要有兵員死傷,會誤殺平民,就不是加稅那樣簡單,已經不能講甚麼PR,只輕輕放一隻汽球,不帶走一片雲彩,是不夠的,必須像打棒球那樣,向着藍天白雲,屏息靜氣,重擊、開波,老子想球飛往哪一個方向,就是哪一個方向。
SpinDoctor這個新名詞,有民主自由社會中的博弈意義。在一個優越先進的國家,政府要向選民負責,報紙有新聞監督的權利,但政府又要維持機密,重大的決定,又必須暗暗牽着傳媒的鼻子。這是一場複雜的球賽,難怪特區的傳媒,見SpinDoctor一詞而翻譯束手。
而特區政府,瞎搞了六年,還以為自己弱於PR,強在Politics,看見一批像太監一樣的「幕僚」、「智囊」,很令人憐憫。他們固然不會打棒球,那一球別說不會Spin,連打麻將,只想偷偷「食雞糊」,二十三條強行立法而又撤銷,也要「出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