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問題中台唱反調

農業問題中台唱反調

中國與台灣加入世貿組織後,在首次多邊貿易談判中即壁壘分明,中國加入的「G21」要求各成員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取消國內支持及開放市場;台灣加入的「G9」則全部反對。
台灣經濟部長林義夫在墨西哥時間9月11日在大會上發言,其後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台灣與中國現在都是世貿會員,可以在世貿的架構下,多邊或雙邊的議題都可以談,包括三通也可以談。」他表示,雙方仍在安排雙邊會談,能否成事仍需視乎雙方的時間安排。
林義夫不認為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之後,台灣會被「邊緣化」。「台灣正與貿易夥伴商討簽定區域貿易協議,我們剛與巴拿馬簽定了協議,並會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擴大與貿易夥伴的合作。」
他在大會上宣布,對低度開發國家(LDC)提供125項工業產品及農產品零關稅待遇,令LDC輸入台灣的產品,零關稅的比例增至98%。

意見不同無礙兩岸關係
中國、巴西、印度等21個發展中國家,組成「G21」,與歐盟及美國抗衡,要求各成員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取消國內支持及開放市場;台灣則宣布加入日本、南韓、挪威等9國組成的「G9」,與「G21」大唱反調。
林義夫說:「G9與G21對市場開放、國內支持及出口補貼上都有分歧,台灣對農產品沒有出口補貼,所以在這方面不大堅持,但台灣對農業有國內支持,例如以較高價錢向農民收購稻米和煙草,另外台灣對於市場開放也有些保留。」
他不擔心在農產品問題上與中國不同,會影響兩岸關係。「我們只是在不同的組合中有不同意見,giveandtake(取與給)是世貿的談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