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輪中國:中國報業奇才的「殞落」 - 伍東

盡輪中國:中國報業奇才的「殞落」 - 伍東

中國入世後,早晚要開放報刊市場,「國際大鱷」亦早已虎視眈眈,中國的傳媒迫切需要面向市場,紮穩根基,否則死路一條。令人憂慮的是,業內渾渾噩噩、插科打諢之流不在少數,真正有抱負才能的卻寥若星辰。
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石宗源近日表示,當前要致力培養一批具戰略思維和國際眼光的新聞出版領導人才,加快培養一批熟悉現代傳媒運營,具有把握市場、參與競爭,尤其是國際傳媒業競爭能力的管理人才。石宗源這番話,令人想起近年在中國新聞界響噹噹的「報業奇才」黎元江。

黎元江涉貪污被雙規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黎元江,一九九一年以不足四十之齡,被破格提升為《廣州日報》總編輯。三年間大刀闊斧的改革,從內容、編採、版面,以至自辦發行網絡,黎元江事事親力親為,戲劇性地將《廣州日報》從連年虧損,一下扭轉為全國最賺錢的報紙。近年,《廣州日報》集團年賺十多億,每年納稅逾億元,發行量由十多萬份飆升至高峯期的一百六十三萬份,成為銷量僅次於《人民日報》的大報,在競爭激烈的廣州報業市場脫穎而出,成了當代中國報壇一個奇迹。
可惜,今年二月黎元江突被廣東省紀委「雙規」。根據官方公布,黎憑藉職權,貪污財物一百七十多萬元。另外,他為報社偷逃稅款兩千多萬元。

某派打擊對手「武器」
以《廣州日報》的編制,記者月薪約八千元,主任萬二,副總編輯二萬,黎元江月薪最少二、三萬元,還配有豪華住宅、私家車、司機和秘書。現在他因為百多萬元,不但可能身敗名裂,才略抱負也難伸展,同時令中國報業平白損失一個難得的人才。廣東報界的貪官不少,他們都平安無事,為何獨黎元江挨整呢?
去年中共十六大前夕,各派系就中共中央宣傳部長的爭奪戰異常激烈,有關黎元江貪污的傳聞愈來愈多。消息稱,黎元江案牽涉一位有力問鼎此位的中宣部副部長,乃至一名主管宣傳工作的主要國家領導人。因此,黎元江其實是某派打擊對手的「武器」。
在高層人事鬥爭激烈的中國官場,貪污腐敗往往成為權力鬥爭的工具。黎元江壯志未酬,反而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逢周六及周日刊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