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副主席徐匡迪先生前幾天說,北京政府高層對香港問題非常關注,關注的程度更是回歸以來從未見過的。
其實即使徐先生不說,香港市民從各界團體不斷訪京、不斷面見中央政府領導人表達意見的情況已可看到,北京政府對於香港的情況不僅非常關注,更已按捺不住要親自出手「協助」特區政府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各種社會問題。
毫無疑問,七一大遊行反映了香港社會的各種矛盾、也反映了香港社會的各種衝突。但是我們認為,解決這些社會矛盾、解決這些社會衝突的鎖匙不在北京,而在香港、而在香港市民手中。只要讓香港市民透過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及立法會,各種社會矛盾及衝突便可透過投票箱解決,根本不需要北大人操心,更不用北大人出手相助。
首先應該看到,七一大遊行所反映的主要社會矛盾不是經濟低迷、不是貧富懸殊、更不是中港矛盾,而是民意不受尊重、而是民情不能上達。試想想要不是特區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漠視民意,硬推不受歡迎的政策、硬推備受市民反對的惡法,根本不會促使大批市民上街遊行。
那特區政府為甚麼不尊重民意呢?
是因為特首只是八百人小圈子選舉產生的。他在競選的時候既不需要爭取市民的支持,更不需要考慮市民的喜惡。結果是,他根本對市民所想所望一無所知。此外,由於特首是由布滿特權利益的小圈子產生的,他優先考慮的自然是如何滿足這些「選民」,如何滿足這些「特殊利益」,他怎麼會把市民的意見、市民的聲音放在心上呢?
同樣重要的是,立法會這個原來可以制衡特首、制衡行政機關的架構也由於只有部份議席由市民普選產生,大多數市民的意見在立法會內反而成為少數,特首及特區政府往往可以借助保皇黨議員的支持而置民意於不顧。在這樣的情況下,民意便一再受到遏抑,市民與政府的矛盾則不斷加深,最終導致七月一日的大遊行。
我們認為要真正解開政府與市民的「結」、要處理好社會上的矛盾,只有透過普選特首及立法會、只有把選擇政府及議員的權力交回市民手上。因為當選擇特首及議員的權力真正來自市民時,所有參選者都必須真誠聽取民意、都必須真正做到「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否則他們將隨時被轟下台;而不同利益、不同政見的團體為了爭取大多數市民的支持,也必須學懂合作、學懂妥協。這樣下來,社會上的矛盾便可以透過辯論、透過投票箱解決;而市民的意見更肯定不會被漠視。這不是比北大人召見不同團體曉以大義有效得多嗎?
因此,北京中央政府若果真想協助解決香港的社會矛盾,最佳的辦法是盡快讓香港民主化、盡快讓特首及立法會由普選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