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
古永漢
董伯突然撤回《基本法》廿三條,說甚麼要主力改善香港經濟發展為先云云!這簡直是一個假大空的說法,香港自回歸以來,經濟發展一籌莫展,何不一早悟通而致力改善呢?如果政府真有如此想法,那便是不折不扣的後知後覺了!至於如何改善香港未來的經濟,特區政府似乎還沒有訂定出周詳的藍本來,叫廣大市民如何信服?
當走馬上任的保安局局長李少光還懵然不知之際,董伯竟然轉軚,一廂情願地將廿三條撒回,充份反映政府內部出現了嚴重的溝通問題,彼此的不協調徒令市民對政府施政無所適從!記得七一大遊行,逾五十萬人上街反對廿三條惡法,董伯一直都表現得漠不關心和無動於衷,如今卻突然出現政治轉向,相信他所持的理由,必定較五十萬人上街更強烈!
有說政府今次的做法是為民建聯鋪路,為下屆立法會選舉爭取選票。倘客觀分析,坊間有如此說話不無道理,看近日民建聯主席曾鈺成春風滿面便可窺一斑!民建聯是名副其實的愛國派別,對董伯忠心不二,於七一遊行前後,民建聯瞬即成了政治黨派的大輸家,民望直插谷底,董伯如今棄車保帥,某程度上也是維護自己個人利益而已,連田少也蟬過別枝,董伯還有何親信?
進一步說,董伯以為撤回《基本法》廿三條,致力改善香港的經濟便是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從而攏絡人心,重建自己的政治地位。然而,董伯卻低估了市民的政治智慧,以為這樣便可扭轉乾坤。事實上,普遍市民基本上沒有反對廿三條立法的目的和背後的精神,只是不滿立法條文粗疏和諮詢過程太草率而已。如今董伯又突然改變初衷,以為撤回廿三條便是一個果斷的決定,結果卻適得其反。今次的做法,反而更徹底暴露出政府對施政立法的朝令夕改,嚴重破壞管治威信。如此的政府如何叫市民再投下信心的一票?或者,只有董伯下台才可扭轉今天香港面臨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