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之都果然名不虛傳,走在人稱「金魚街」的通菜街,有魚有龜有倉鼠還有蜥蜴,還未算精采。昔日的《蟲蟲特工隊》掀起甲蟲熱,最近的《海底奇兵》則帶來小丑魚潮,奇珍異物從各地源源流入,合法或不合法的,游水的爬行的都有,無腳的四腳的甚至八隻腳的都有。
記者:蔡元貴、翁煜雄、陸羽平
【本報訊】潮流興「自由行」,世界各地的蟲蟲近來都不斷湧入香港,有來自廣東省的草蜢和蟋蟀、來自台灣的蝸牛、來自印尼的獨角仙甲蟲……牠們不是來港消費,而是入口商安排非法偷渡入境的害蟲。
漁農自然護理署近年屢次破獲未經批准入口的植物害蟲,由一九九八年至今年年中,共截獲四十宗非法進口害蟲個案,最普遍是草蜢和蟋蟀,近五年半內共發現八宗偷運草蜢及二十一宗蟋蟀。草蜢是用來餵雀,蟋蟀則可用作餵魚和蜥蜴。今年便有一間雀鳥店違例從廣東省進口五萬二千多隻草蜢,作販賣用途。
從這些違例進口植物害蟲個案中,可以反映香港人的生活習慣,甚至飲食習俗。
漁護署在過去年半內三度成功堵截非法入口的活蝸牛。今年初,一名餐飲商從台灣偷運三百五十隻活蝸牛來港,擬作餐食。漁護署從未批出過活蝸牛進口的授權書,市民吃到的法國蝸牛只是急凍或冰鮮貨,台灣活蝸牛則是業界的新嘗試,不知味道和口感如何。
除了飼料、食物外,還有寵物。兩、三年前的電影動畫《蟲蟲特工隊》在香港掀起一陣養甲蟲熱潮,潮流至今仍是方興未艾。由二○○一年至今,漁護署共破獲四宗非法進口甲蟲案件,最多是獨角仙,來自印尼耶加達。
「呢類外來生物不單會蠶食農作物同林木,亦有可能隨身帶來不明來歷嘅寄生蟲。」漁護署高級農林督察黃冠宏說,寵物店售賣未經許可的外來物種,會造成不可預知的後果,「好似巴西龜咁,有啲人買咗返屋企之後,玩玩吓唔鍾意,就拎去水塘放生,就會破壞生態平衡。」
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台灣的福壽螺,台灣人當年引入阿根廷的福壽螺食用,但不為市場所接受,養殖戶就紛紛棄養,大批福壽螺棄倒在池塘水溝,螺兒大量繁殖,釀成螺災。
根據《植物(進口管制及病蟲害控制)條例》規定,除獲漁護署署長發出進口授權書的人士之外,進口的植物害蟲會被充公和銷毀,違例者會被檢控,最高可判罰款一萬元及入獄六個月。二○○一年至今,共有十一宗成功檢控個案,罰款由四百元至九千元不等,另有四宗個案仍在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