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外夾擊下,人民幣會升值嗎?除非迫不得已,短期而言,中國政府應不可能讓人民幣在壓力下升值。
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就是由國際投機熱錢攻擊泰銖、令泰銖大幅貶值觸發的。現時不斷湧入中國的熱錢,也同樣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熱錢湧入後,中國的中央銀行(人民銀行)只能不斷發行人民幣,滿足兌換需求。可是,央行投放的人民幣激增,中國的銀行借貸量也隨之成倍增長,導致經濟過熱,部份行業甚至出現泡沫現象。
而且,湧入的熱錢主要投資在債券、樓市等資產,進一步加劇上海、北京等地的樓市泡沫。一旦獲利(人民幣升值)或人民幣升值無望,這些熱錢都會急速撤離中國,樓市、債市的泡沫將被戳破。香港樓市九七年後因泡沫爆破,至今一沉不起。中國政府當然明白熱錢的厲害。
另方面,在各行各業未有充份準備前,人民幣的升值可能誘發嚴重的經濟及社會危機。首先,人民幣在壓力下升值,只會引來更多投機熱錢,央行只能發放更多人民幣,貨幣過度擴張必然導致經濟過熱更甚,樓市泡沫化更嚴重,爆破後的後遺症更可怕。
其次,出口製造業及農業也會受到極大衝擊。人民幣升值後,中國貨的出口競爭力將下降,出口減少,經濟增長隨之放緩,加劇失業問題;另方面,外國貨則相對便宜,特別是原已遠較中國便宜的農產品,入口量必猛增,對中國農民無疑是雪上加霜。短期內,至少在未來一年,人民幣升值是弊多利少的。
面對升值壓力,中國政府還有幾種手段應付。一是取消出口退稅,滿足世貿組織的規定。二是放寬資金輸出限制,讓內地居民可攜帶更多外幣出境,容許內地資金也可投資外國資產(香港將因而受惠)。
此外,中國的銀行也可發行美元債券,吸納市場過剩的美元;人民銀行則調高商業銀行的準備金比例(商業銀行暫存在人民銀行的資金),減少貨幣擴張力度,減低經濟過熱的情況。
可是,這些力拒人民幣升值的做法只是權宜之計,在經濟高速增長、外貿順差不斷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將有增無減,熱錢也會陰魂不散。中國政府現時應找出可行而對經濟衝擊減至最低的方案,讓人民幣有秩序的升值。
(人民幣升值系列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