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給人們遺忘了的明月,昨夜成為萬人仰望的主角。在湛藍的夜空,銀盤似的皎月與火星遙遙相對,為維港兩岸數以萬計外出慶節的市民,瀉下溫柔的銀光。市民都暫忘沙士和經濟的煩憂,在燈影和美食中,與家人摯友歡度一個歡樂的中秋夜。 記者:陳沛敏 馮永堅 何文雯
【本報訊】銅鑼灣維園的中秋綵燈會是中秋夜的重頭活動之一,昨日黃昏六時過後,市民已開始入場,至晚上十時半在維園賞月的人數達二萬多人,擠得水洩不通;除賞燈外,乘坐熱氣球成為最受歡迎的賞月節目。不少市民都認為,經歷過沙士疫潮後,今年中秋市面反更顯熱鬧,充滿節日氣氛。
帶同兒子到維園玩花燈的陳太說,雖然擔心沙士重來,但無損過節的心情,且已帶備消毒濕紙巾,吃月餅時先為兒子清潔雙手。
來自汕尾、經「自由行」首次來港的銀先生一家三口,特別到維園感受香港的中秋節氣氛。他說香港的中秋比內地熱鬧,若其他節慶香港再舉行類似的大型活動,他會再來港消費。
「民主倒董力量」在中秋則不忘倒董,數名代表昨在維園擺放一個名為「老懵董跌落垃圾桶」的花燈,吸引不少市民圍觀。每當成員梁國雄等高喊「董建華」時,即有市民回應「落台!」
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在綵燈會上形容,今年中秋特別熱鬧,因為本港從沙士的困境中走出來,市民信心已見恢復。對於現場有倒董活動,他說:「香港係自由社會,最緊要係大家開心。」
在尖沙嘴文化中心一帶,熱鬧氣氛不遑多讓,大型綵燈結合水影和月色,將「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重現眼前。支聯會在鐘樓附近舉行「民主燈火行動」,並播放六四和7.1大遊行的片段。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指出,希望來港旅遊的內地人能認識六四歷史,「希望佢哋睇到香港人點樣站起嚟,爭取自己嘅自由民主。」
月餅是中秋傳統的應節食品,榮華月餅經理李應權昨日在新城電台節目中表示,自九七年起已沒有加價,即使今年蓮子來價成本大增,早前也要推出折扣優惠,希望薄利多銷,沙士期間更為今年的生意傷透腦筋。幸內地推出自由行後,消費氣氛好轉,市民逐漸恢復消費意欲,估計今年中秋節的月餅市道可維持去年水平,全年生意額更會較去年佳。
中秋節是人月團圓的日子,少不了一家人吃飯做節。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黃家和說,在消費市道好轉及自由行的帶動下,今年中秋節食肆的訂座情況理想,生意額估計較去年同期增加約一成,部份食肆會延長營業時間,以方便市民出外出賞月後「搵地方填肚」。他說:「第一輪枱就一定爆,只係睇可唔可以做多兩、三輪枱嘅生意啫。」
不過,黃家和指雖然近期生意增加,但食肆都不敢加價,今年中秋酒席平均較去年便宜一成。「千幾蚊一圍有翅食,以前旺季邊度有。」他估計,今日午市及晚市的生意會持續向好。
另外,不少市民選擇北上過節,至晚上十一時有接近十五萬六千人經羅湖出境。入境處估計今日至星期日都是出入境高峯期,預計總共會有一百七十萬人次經陸路往返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