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點與線:瑞典童話世界血腥中幻滅 - 林沖

國際點與線:瑞典童話世界血腥中幻滅 - 林沖

在北歐的瑞典,遺世獨立,很少爆出轟天動地的大新聞,彷彿就像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般寧靜。然而,刀光血影下,除刺死外相林德,更戳破這個北歐國家原來也可以很暴力。誰殺林德還未破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她遇害的時間在政治上十分敏感──瑞典後天就會舉行全民公決,決定是否加入歐元區。

經濟將受國際牽動
瑞典向來偏安一隅,地理上是歐洲一國,但從來跟歐洲關係疏離,倒過來親向美國。第一次大戰時,四、五百萬人口中就有一百萬人移民美國;到冷戰時代,更採立不結盟的立場。因此,說到加入歐元,瑞典的情況很似英國,有林德等人推動,但疑歐(eurosceptic)派力量亦絕不薄弱,而且再多走一步,瑞典就更不能有格調地遺世而立,只會更受國際社會牽動。
當然,去年元旦日開始流通的歐元,是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體現。如果歐元勢強,英國也好、瑞典也好,加入歐元區還來不及,更不必有所疑慮。可是,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法兩國,今天的經濟差得甚至連歐州經濟統合的天條──財赤不能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三的上限──也守不住,加入歐元區等於搭上出軌列車。瑞典跟其他歐洲國家相比,經濟算好,失業率較低,福利都較慷慨,沒有理由自毀城牆。

反對民意暫時領先
因此,公決當前,瑞典對是否加入歐元就有着大分歧,支持和反對民意各有陣容,但在林德遇刺前,反對派以十二個百分點領先支持派,反映了國民傾向;假如後天的公投出現相反結果,多少跟林德之死贏得同情分有關。但在攸關國家前途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瑞典人大概不會感情用事;一個前車可鑑的例子:英國在首相貝理雅多年來推動下,加入歐元區尋且還是個「不」,何況一向在風雪中獨自走我路的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