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論如何:大起大落的廿三條 - 毛孟靜

毛論如何:大起大落的廿三條 - 毛孟靜

有關二十三條的爭議,至今鬧了幾乎整整一年。後事發展,原本期待定在這個月開始的新一輪諮詢。可是,董建華忽地宣布,諮詢沒有了,這立法事宜,無限期擱置。這一着,像把香港人帶進一個複式單位,上層,可以有維港煙花的憧憬,下層,卻連扇窗都沒有。

毛孟靜

湧到上層的人,拍爛手掌,但見海天一色好風景。這些人包括新聞團體,他們大概擁抱「無新聞即是好新聞」的念頭。暫時沒有了二十三條?好!起碼暫時可以透透氣。但是,二十三條中對公眾利益的詮釋,以及國家機密的範圍,仍然是新聞界頭上亮晃晃的一把大刀。而世情中有句老話是,長痛不如短痛。

難再討價還價
新聞界原本可乘七一後的威勢,跟政府就新聞自由討價還價,把二十三條中的管制減至最低。如今坐失良機,將來重開談判,也不知會是怎麼一副風景。
也有不情不願踱到上層的政治團體,他們在七月民主浪潮中的一個要求,是呼籲政府把二十三條立法押後至香港有普選之日。
世事如棋,要求香港有普選,看來仍遙遙無期,但二十三條也一樣給擱置得彷彿遙遙無期,之謂相輔相成,政府不就是回應了你們的要求嘛。就把這一班民主派登時殺個措手不及,張口結舌的失了應對。
那邊廂,政府又透露風聲,講明二十三條是二十三條,政改是政改,是兩碼子事,不能混為一談。忽然,「把二十三條立法擱置到有普選之時」的民主索求,就淪落至兩頭到不了岸,撲了個空。
也有說,因為一番「撲了個空」的心情,令有人堅持留在下層,說沒有窗,看不到遠景,警告未來新的二十三條草案,可能更苛更惡。批評說,這些人,表表者是一群大律師,原本以二十三條做政治武器,跟政府鬆點緊點地死纏爛打,但董建華忽然說不玩了,GameOver,令他們非常沒趣,甚是空虛……
這種言論,無中生有得似左派攻訐劉慧卿,算了。但許多市民,包括本人,對二十三條仍抱有濃重的憂患意識,會堅持留在下層。
續用這個樓房比喻,在這項交易中最賣力的經紀,是曾鈺成,但看來他沒賺到甚麼佣金。
因為論二十三條,代表民建聯的曾主席立場之搖擺不定,由七一前的黑臉轉到七一後五時花六時變的白臉,看得人暈頭轉向。過程中的事項目錄,在此不再複述,比較經典的表述,反而是新鮮的民建聯「反政府」一招:報上標題說,「民建聯反邊境稅──學者:轉軚為選舉」。

為民建聯造勢
曾鈺成自以為可做到藏頭不露尾,人民雪亮的眼睛卻看得個一目了然。董氏政府押後二十三條,固然是為了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中,為民建聯清除障礙,好好造勢。曾鈺成說,這是膚淺的看法。
膚淺卻也真是膚淺的,有像說「阿媽係女人」的膚淺,因為本來就一目了然,本來就是事實。曾主席也以他的政治深度,跟香港人來個坦白。他說,如果這個造勢論成立,在選舉期間,民建聯必遭對手咬着這筆不放,窮追猛打,那民建聯也着實造不了勢。
可能真有這款弄巧反拙的場面,但先決條件是,香港人毋忘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