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九一一恐怖襲擊兩周年。美國總統布殊從九一一之後民望曾攀升到支持率達百分之八十八,破了歷史上總統支持率最高的紀錄,而跌至現在的支持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二,也破了五十年來總統支持率最低的紀錄。兩年前後,民望如坐過山車,實很難想像。
美國一些分析家認為,布殊總統會走他父親老布殊的老路,也就是贏了戰爭,獲超高的支持率,然而一年半後,卻氣勢消散,因經濟不振而輸了連任的選舉。當年老布殊正是打贏海灣戰爭,卻在連任選舉中輸了給不見經傳的阿肯色州長克林頓。
今年五月一日,布殊總統神采飛揚地在航空母艦林肯號上宣布伊拉克的戰事已結束。然而,五天前,他公開承認美國無法獨力恢復伊拉克秩序,呼籲聯合國的其他成員承擔更大的角色,同時,在美國面臨嚴重財赤的情形下,又要求國會額外增加八百七十億美元的撥款去重建伊拉克,令來年財赤激增到至少五千二百五十億美元,為經濟帶來沉重的壓力。布殊顯然已陷入政治經濟困境。
九一一已兩年,紐約的世貿雙子塔尚未動土重建,而美國政府已打了兩場戰爭。兩場仗都打贏了,但美國卻被拖進了泥淖之中。駐在伊拉克的十五萬美軍,正遭逢每日提心吊膽的游擊戰,五月一日以來,至少有六十八名美軍在伊拉克遭殺害,許多美軍都士氣低落,擔心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家。聯合國駐伊立克總部遭炸彈襲擊,顯示恐怖主義嚴重威脅聯合國的救援工作。美國要幫助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權,更是不知從何說起。美國在伊拉克沒有找到大規模的毀滅性武器,也找不到與拉登有關的證據,伊拉克根本對美國不造成威脅,因此美國出兵伊拉克的理據盡失。美國人民似乎沒有理由再繼續忍受美軍在伊拉克的傷亡了。
美國的經濟,卻比老布殊當年的情況更糟。光看經濟成長率,兩父子的表現似乎差不多,一九九二年GDP成長百分之三,外界對美國二○○四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則是百分之四。但多數美國老百姓既不知道也不在乎GDP是成長還是下滑,他們關心的只是「我被解僱的機率有多高」,「工作好不好找」,換句話說,失業率才是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以失業問題來比較,那麼小布殊比老布殊是差得多了。老布殊在四年任期共創造了三百六十萬份工作,而小布殊則兩年多來共蒸發了兩百四十萬份工作。專家指出,今天在美國找工作,要比大蕭條以來的任何時期更難。
五天前,布殊演講時,臉色凝重。他的連任,只能寄望於民主黨找不到一個可以同他競逐的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