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作出離婚的決定,最終的受害者往往是他們的骨肉。十三歲的緯緯,早在三歲多時便被母親拋棄,腦海中對母親沒有丁點兒印象和依戀。十年後的今天,父親另結新歡,拒絕負起養育她的責任。緯緯現由祖父母照顧,惟因緯緯名義上仍由父親供養,暫時無法申請綜援金,結果苦了家境貧困的兩老。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即時給予經濟援助。
緯緯有父有母,然而,在她的字典中,從來沒有「家庭溫暖」這四個字。且聽小妮子說說她對母親的觀感。「阿媽?我唔嬲佢,佢走咗重好,佢唯一一幅相片,我細細個就攞咗嚟做勞作,已經丟咗啦,我都唔記得佢乜樣,我亦冇諗過想要見番佢喎。」至於父親,緯緯則有這樣的評價:「最好佢唔好返嚟,返親嚟就發脾氣。」緯緯說時語氣平靜得教人意外,但觀其一臉不忿的神色,或多或少顯露她弱小心靈所受的創傷。
緯緯是一個典型生於破碎家庭的受害兒童。其父母早在她三歲多時離異,母親不知所終,她和父親及祖父母同住。其三十四歲父親原職貨車司機,然而近年多次被裁,自顧不暇,加上年多前他在內地另結新歡,搬上深圳居住,鮮有回家探望她這個女兒,緯緯等於沒有父親。
緯緯的六十一歲祖母陳婆婆坦言,孫女受到父母離婚影響,性格較為偏激和反叛,學業成績平平,令她擔心不已。「睇見佢真係可憐,我都唔識點教佢。佢爸爸𠵱家一個月都冇返嚟一次,就算返嚟都冇畀家用。」
陳婆婆續稱,其六十四歲丈夫原為看更,自去年退休後,兩老依靠綜援金過活,只能勉強應付基本開支,奈何其子早前曾向社署簽署證明書,承諾緯緯由他供養,以致孫女無法申領綜援,實際上兒子卻沒付出分毫,令兩老陷入困境。
「呢兩日緯緯又話要交五百幾蚊學校雜費;另外,每個月學校膳食費同車費都要差唔多一千蚊,個個月都使凸,要問朋友借錢,月頭綜援金出咗再還番畀佢哋,𠵱家已經借無可借,我哋今個月租都未交呀。」陳婆婆憂心地說。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五千元予陳婆婆,以應付其孫女日常生活開支。另外,本報已為陳婆婆提供其所住區域社會福利署家庭服務部的聯絡電話,着她聯絡社工商討為孫女申請綜援金事宜。 捐款編號:C1094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