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新加坡感染沙士的男子是懷疑在實驗室染病,令本港各醫療實驗室的防護措施備受各界關注。本港醫院管理局表示會研究提升實驗室的安全水平,而兩間大學及衞生署均認為,實驗室的規格及安全措施均達標準。
醫管局行政總裁何兆煒昨出席郵票發行儀式時表示,當局的傳染病控制小組已與兩間大學討論大學實驗室的防護措施,並會密切跟進及研究如何提升安全水平。
香港大學現有兩個學系進行沙士研究,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潘烈文表示,該學系的實驗室規格屬P3級水平,即可以處理沙士及炭疽菌等病菌,工作人員亦跟足世衞所訂指引,包括穿着保護衣物,他認為現行保護措施已十分嚴謹及足夠。另一個有研究沙士的動物學系講座教授陳鑛安表示,該學系利用已死的病毒進行基因排列,由於病毒已沒有傳染性,因此在P2實驗室工作已足夠。
在北京出席沙士會議的中大微生物系教授談兆麟就澄清,中大實驗室的設備已差不多達到P3標準,只欠沖身室,但其他軟件及工作人員的保護措施,已跟足世衞所訂的P3標準。
衞生署亦指,該署的實驗室達P3標準,所有實驗室從業員均跟足守則工作。而所有本港的實驗室從業員均接受醫務化驗師管理委員會的監管,並須每年續牌。
正在菲律賓馬尼拉出席世衞會議的國家衞生部副部長王隴德表示,內地有守則管理處理沙士病毒樣本,全國只有四個地方,包括北京及廣東省可以收集樣本,其他地方則須向衞生部申請才可取得樣本作研究。他認為只要管理完善,在內地實驗室感染沙士的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