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圓月星空 天文組織捍衛黑夜

延續圓月星空 天文組織捍衛黑夜

今年的中秋圓月有火星相伴,原是觀星良機,但市區的夜空其實已不再漆黑,當我們習慣了灰黑的夜晚,兒時那個滿天星斗的夜空,就漸漸在記憶中褪色。於是,三個不甘心黑夜就此被城市璀璨燈光「侵略」的天文愛好者組織,聯合發起「捍衞黑夜」行動,計劃向港府建議設立「星空保育區」。 記者:譚暉謝穎詩

今天是中秋節,市民在維港兩岸舉頭看到的圓月,已和以前不太一樣。天文學會會長梁淦章說:「好似國際金融中心呢類大廈,射燈射上天,喺附近嘅月亮,輪廓就模糊咗。」坐井會會長黃衍蕃說:「周圍咁光猛,月亮就冇咁光,喺市區好難再見到自己喺月光下嘅倒影。」在許多人眼中,構成東方之珠的各類霓虹燈璀璨無比,但在這班天文愛好者眼中卻成為「光害」和「光污染」,並將之形容是黑夜和星星的敵人。

愛星一族人數多
觀星二十多年的梁淦章表示,現在市民在尖沙嘴文化中心一帶,晚上舉頭望天,除了火星之外,幾乎看不到兩、三粒星星;但在十多年前,在尖沙嘴經常可以看到十數粒星星,也可以輕易看到由星星串成的星座。「𠵱家,你只可以睇到一大堆街燈、一堆霓虹燈,爭妍鬥麗。」光害對月亮的影響雖然較輕微,但他說,市區的月色,也難像以往一樣的皎潔。
於是,天文學會、坐井會、觀天會這三個追逐黑夜、追逐星星的組織,正聯手擬定設立「星空保育區」的計劃,稍後將向民政事務局正式提出這項限制「光害」的構思。三個組織本月將召開會議,將保育區構思更具體化。梁淦章說,三會成員合共逾千人,而八月底又有四千市民在太空館排隊看火星,可見愛星一族人數極多。
「陸地,有米埔自然保護區;海,有海岸公園;但係星空,就冇人保護,點解?唔通要我哋嘅下一代,將來要去太空館睇假星?」梁淦章說,由於本港不停發展,有「後花園」之稱的西貢,市中心一帶已處處燈火;大嶼山東面的竹篙灣,迪士尼樂園將來又日日放煙花,現時僅餘的漆黑的那片天空,大抵只剩下大嶼山西南和新界東面一帶。
因此,他建議港府可以在石壁、分流、萬宜水庫及八仙嶺四處設立「星空保育區」,限制區內不必要的射燈和霓虹光管,街燈加燈罩、讓光源集中向地面,更省電之餘,並保護該區的星空和黑夜。
看星星看了三十多年的坐井會會長黃衍蕃說,現在很少小朋友知道,原來站在月光之下,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空氣污染月變色
坐井會前副會長彭栩怡亦說,空氣污染再加上光害,令很多時候即使月亮已高掛天空,但月色卻淡黃;有時,在地平線上看着月亮初升時,竟看到淡橙月色,「月光,應該係白色㗎!」
香港觀天會會長陳明輝形容,星空蘊藏着很多知識和文化遺產,例如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的傳說,所以,星空也要受到保護。

今晚賞月,市民不妨留意月亮旁邊的橙紅色火星。圖片提供:郭碧輝?中文大學鄧雁玲科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