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內外夾擊迫人民幣升值 - 張華

解讀中國:內外夾擊迫人民幣升值 - 張華

人民幣升值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不但美國財長斯諾就此問題專程訪問北京,美國國會議員甚至聯署要求布殊政府向中國貨品加徵關稅,迫人民幣升值。歐盟各國亦促請中國政府,讓市場決定人民幣的匯價。

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表面理由是,人民幣匯價被中國政府人為地壓低,令美中貿易存在巨大逆差,從前年的八百億美元,增至去年一千零三億美元,五年內還會激增至三千三百億美元(美國全國生產商協會的估計)。

但實際上,對努力尋求連任的美國總統喬治布殊而言,迫使人民幣升值,目的主要是保住美國國內的就業職位,討好這些選民。美國全國生產商協會估計,過去三年,因外國競爭,特別是來自中國的競爭,已令美國二百四十萬名製造業工人失去工作。

幾百億熱錢流入博升值

未來一年多的美國大選時期,人民幣升值問題也會是其中一個選舉議題。除歐美外,日本及東南亞國家等中國的貿易競爭對手,也都暗中助興,希望人民幣升值。

除外部壓力外,人民幣升值的內部壓力也相當驚人。外國證券公司估計,今年上半年流入中國的熱錢已超過二百億美元,並以每季一百億美元的速度增加,賭人民幣短期內升值。

這些熱錢的來源相當複雜,除國際投機者,還有不少是外商的資金、華僑的滙款及內地企業存放在外國的回流資金,更有外逃的資金。

這些熱錢以直接投資、貿易、電匯等方式流入中國,換成人民幣後,再存入銀行收取遠高於存放在美國的利息,或投資在中國國債、股市或樓市,待人民幣升值後,再兌成外幣匯出中國。這就是上海、北京等地的樓價過去半年不斷急升的主因。

理論上,相對中國的經濟規模,這幾百億美元熱錢只是小巫見大巫。但是,這些熱錢帶來的心理預期,其威力則以倍計。現時內地有一千五百億美元個人及企業的外匯存款(佔國內生產總值一成多),若也加入投機行列,兌成人民幣資產,對經濟的衝擊就非同小可了。

事實上,在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幣強勢已勢所難免,整體趨勢也是升值。但人民幣升值與否,最主要還是要看中國政府的態度。在內外夾擊下,中國政府如何應付呢?

(人民幣升值系列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