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的「賞味期限」 - 李碧華

鈔票的「賞味期限」 - 李碧華

打開荷包,抽出一兩張鈔票——咦?這些是真鈔吧?可以一直用下去吧?會不會有一天血汗錢是假的?
五百元一千元中國銀行發行的大鈔,由劉金寶簽名,但這位總經理因「周正毅案」接受國家機關調查,久無音訊。即使他蒲頭,也是待罪之身。這些鈔票有無「賞味期限」?快快告訴我們升斗小市民,急急脫手。
至於那些抽獎券似的十元紙幣,是由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簽名的,他已不在位,又聽候廉署發落。應該由新財爺唐英年簽名的尚待出籠——萬一唐媽媽又以「數千呎官邸太細不夠住」的嚴謹要求,發話「財爺官位不夠高」,以致引退未能在下一批新鈔上簽名,可憐的香港人連十元也沒得用。
「自由行」帶來大量人民幣偽鈔,而這東西的數量以每年50%的速度激增。即使今年十二月,本港滙豐、渣打、中銀將推出具十一項防偽特徵的新鈔,我們仍有風聲鶴唳,鈔鈔皆偽的恐慌。
人窮志短,生活迫人。
骯髒、腥臭、佈滿細菌病毒、簽名又無力,我們怎會愛上鈔票?——我們愛的是「幣值」。同理,簽鈔票者不光彩不打緊,重要的是擁有和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