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着內地訪港旅客大幅回升,7月份之零售總銷貨值跌幅持續收窄,較去年同期只下跌2.7%,為今年2月以來跌幅最少的月份。經濟學者估計,零售總銷貨值要待今年底或明年初,才有機會回復正增長。
統計處公布,7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值臨時估計為146億元,跌2.7%;6月份之修訂估計為136億元,跌6.5%。
較受內地旅客歡迎的電器及攝影器材產品,期內銷售總值更扭轉跌勢,出現正增長3.2%,至9.97億元;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亦升0.9%,至17.73億元;藥物及化妝品的升幅最凌厲,達9.4%,至11.28億元。至於新鮮蔬果仍錄得14.4%跌幅、書報文具禮品也跌13.1%。
政府發言人指出,零售業銷售持續從「沙士」疫情中復甦,原因是本地消費開支增加,及內地遊客迅速恢復所帶來的成果。
渣打銀行經濟師許長泰則表示,內地旅客只佔本港總體零售銷貨值10%,要零售業銷售貨值回復正增長,仍有賴本地消費的推動。他估計,至今年底或明年初本港失業率回落後,零售銷貨值才可望回復正增長。
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師陳寶明也表示,7月份跌幅收窄主要反映內地宣布放寬自由行後,對本港零售業的正面影響,但從基本產品的數據來看,本港市民消費信心仍未復甦,料本港市民消費信心要到今年第4季才可恢復。他亦相信,9月份零售數據更可止跌回升,因放寬自由行來港的城市數目,較7月有所增加,效應也會更佳。
滙豐銀行經濟師梁兆基也同意,情況明顯好轉,今年底回復正增長的機會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