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標準普爾昨日確認大中華地區銀行體系評級展望為「穩定」,雖然內地銀行受惠於經濟持續強勁增長,但評級展望未調高至「正面」,主要是內地銀行具結構性問題,削弱經濟增長帶來的正面效應。另外,標普上周已將內地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比率由近五成調低到44%至45%,但仍是全球最高之一。
標普金融服務評級董事曾永興指出,內地銀行的上市時間表不會因中銀香港的新農凱貸款事件而延遲,但投資者需要理解,內地正實行風險管理系統改善工作,涉及員工培訓,並推行至分行,故涉及時間數以年計。另外,有關四大國有銀行架構重組,關鍵在於銀行體系最終是否要承擔壞帳風險,以及中央須考慮到社會穩定及財政問題,故他拒絕揣測實行方法。
標普金融服務評級董事曾怡景表示,儘管樓價下跌,對本港樓按貸款質素造成潛在風險,但只要按揭人士,尤其是中產能夠維持收入及按時供款,相信不會對銀行體系造成大問題,近期拖欠比率也趨於穩定。對於銀行界的收購合併,他預料可幫助銀行提高其市場佔有率,對發展有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