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見曾淵滄教授為文談及「炒股與搞政治」的問題,筆者深有同感。政治講求手段,成大事不拘小節,是典型的「目標主導」(Targetoriented);炒股票講求成績,錯與對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就是賺蝕的結果。從政經常會出現「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股市每日都有人看好有人看淡。看好的人有其原因,看淡的人亦有其分析的理據。其實哪套分析方法最好,哪一種策略是必勝,基本上是沒有定論,最重要的還是看命中的次數多與寡,能從中獲利的機會率。
從政需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有洞悉全盤局勢的觀察力,更重要就是推測別人的想法,特別是你的政治對手及民意。要成功就一定要懂得玩「心理遊戲」的技巧,特區政府過往的失敗就是錯誤低估反對派的能力,忽略了社會積聚的怨氣與民憤,兼且對經濟狀況及政策一竅不通。在股市方面,精明的投資者除懂得基本的分析理論之外,還須對市場的走勢觀察入微,了解你的對手之部署及力量。
投資股票一定要估前景,前景如何是靠大家本身的觀察力,估對與估錯就是勝負的分野。很多時由於大家的資訊來源不同,特別是小投資者的資訊通常是遲一步的,要不落後於市場,就要靠捕捉市場上的一些蛛絲馬迹去應變。提升本身對市場的洞悉力,留意在某些時間可能會有「春江鴨」的出現,自能做到快人一步。了解你的對手無論在商場、政界抑或是投資市場,都是致勝的最重要條件。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不正統,其實這就是經濟學巨著「博奕論」(GameTheory)的精粹。
筆者在大學是讀工商管理的,很記得當時在商業策略(BusinessPolicy)一科中教授的說話,就是大部份的商業決定中,有40%的考慮因素是基於政治(politics)考慮。這句話對筆者來說,可以說是終身受用,特別是用於投資市場。
投資除了要分析經濟及基本因素,還需要分析政治形勢。一個沒有政治分析能力的人遇上政治市便會手足無措,更遑論從政治的層面去推敲管治當局的財金政策。就正如過去一年筆者分析美元走勢之時,便多次利用政治的角度去分析及作預測。
當人人認為美國會沿用強美元政策之時,筆者便已經指出布殊總統為了要替大選鋪路,必定會推低美元以刺激經濟,趕及於2004年初催生經濟復甦之假象。格老在去年10月期間曾出乎意料之外地大幅減息半厘,當時筆者亦估計是其推低美元的部署。結果是美元大跌但經濟數據卻已經轉好。依據現時的走勢,美元美股在總統大選前仍會是大漲小回格局。
沈振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