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自由行旅客消費,未必可以令經濟復甦。你看泰國一向是旅遊勝地,但泰國人又不見得怎樣富裕。」上星期上電台節目時,那位名主持人有感而發。香港與泰國不同,旅遊業佔本地GDP比重不大,反而自由行所帶動的市面消費氣氛,才是關鍵。
眾所周知,增加消費可以幫助經濟復甦,但單靠個人遊旅客一次過用十幾二十萬掃貨,並非善法,令香港人回復消費信心,才是最終目標。類似的陳腔濫調,毋須在此重複,而過往亦有不少權威人士提議各種方案,例如甚麼以消費券代替退稅等等,以刺激消費意欲。但無論如何,相信大家都見到,最近市況氣氛的確已沒有早前那麼愁雲慘霧,從塞車指數已經可見一斑。
說起汽車,這香港人眼中的奢侈品,可以作為經濟的寒暑表。汽車的銷售量,或多或少足以反映經濟是好是壞。早前汽車首次登記稅大幅增加時,即時令車市變得死寂,及後政府從善如流大削稅率,才令汽車銷售量得以回升。但撇開這政策上的因素,經濟環境欠佳時,的確令總體汽車銷量,特別是貴價車減少。
如何從汽車銷量衡量經濟環境,且留待經濟學家研究,但作為車迷,今年的確是目不暇給的一年。香港雖然地方細細,但不乏各款靚車在街上行走,而新車應市的速度,更可謂傲視全球,除非是右軚版才會延遲推出。
今年有甚麼新車在街上行走?時興的大型SUV有名貴的RangeRover,又有可以坐四個人的保時捷Cayenne,亦有同系但較經濟的福士Touareg。若嫌車太大不適合路面情況,大可選擇開篷車AudiA4;嫌大型房車A8太斯文,則可以揀日產的Fairlady350Z跑車,甚至乎AlfaRomeo的147GTA。總之愛車之人,在香港是不愁沒有選擇的。
當然,提起汽車,絕不能不提汽車王國寶馬的產品。寶馬這品牌在Interbrand排名第19,旗下包括Mini及勞斯萊斯,RangeRover亦是寶馬將LandRover賣給Ford前之佳作。
近年由寶馬總設計師ChrisBangle負責的汽車系列,受盡各方批評,由頂級的7系、開篷車Z4、至最近推出的5系,前衞的外形均令寶馬迷愛恨交煎,反應各走極端。9月將在法蘭克福車展中亮相的X3及全新6系,亦都是出自其手筆,相信屆時又會引起一番外觀美麗與否的爭論。
若投資者信奉PeterLynch那套投資哲學,即找尋投資對象應從日常生活處着眼,則ChrisBangle那前衞大膽的汽車設計不但對車迷有影響,連帶寶馬集團的股票亦會因預期銷量下跌而令股價下調。
的確,近年寶馬汽車全球的銷量已無復當年勇。97至99年的全盛時期,寶馬汽車交客量每年近120萬架次,00年只有105萬架次,01年更降至90萬架次,乃自94年以來首度跌破100萬大關。
為保持銷量,近年寶馬推出新款汽車的速度可謂令對手側目。而為了增加產量應市,寶馬廠房遍布全球各地。00年推出的X5在美國Spartanburg製造、3系房車在南非Rosslyn製造,而新的X3會在奧地利Graz出廠。未來的新車包括自80年代初已絕迹、現在重出江湖的6系,以及專攻低價市場的1系。明顯地,戰線擴大,就是要將各階層的車迷一網打盡。
當然,精明的德國人一定知道,未來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是中國。寶馬與華晨(1114)合資在瀋陽設廠生產3系及5系,對雙方來說,都是好事。無論年產是公布的預計達3萬輛,還是更多,可以肯定絕對是供不應求。奧迪因為在國內有生產而令滿街都是黑色的A6,國產寶馬又豈會滯銷?
但汽車熱賣與否,與投資價值又是兩回事。華晨02年有股東應佔盈利6億5千萬人民幣,比01年少賺1億5千萬。華晨主力是賣輕型客車及部件,轎車銷售在02年才起步,現時還在蝕錢階段,去年便虧損了2億4千多萬。
轎車製造的銷量,來年對華晨將起關鍵影響,皆因公司有達6億5千萬元轎車的設計權,這無形資產將會分作7年攤銷。這攤銷是由02年投產後才開始,即每年近1億。華晨能否在轎車方面多賺此數,便要拭目以待,否則,假若要從輕型客車業務補貼這巨額攤銷,對華晨的業績表現有一定負面影響。
寶馬華晨的合作,對哪一方較為有利?暫時未知,但相信會有如辛棄疾那句「寶馬雕車香滿路」,可以預期,將來內地會是滿街寶馬。
龔耀輝 均富會計師行高級經理
電郵﹕
(曾在此欄刊登之文章可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