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效用成疑無監管

保健食品效用成疑無監管

市面近年出現不少主要以長者為銷售對象的保健食品和用品,但這些保健食品和用品,售價昂貴,其真實效用受質疑。居於香港仔華富邨一老婦在邨內一保健店,以二千五百元購得一樽原售價六千元保健藥丸,如獲至寶,因其能醫百病,但其家人質疑真實效用,並質疑現行法例難以管制這類保健食品。

該老婦的兒子鄧先生向記者控訴,「四千幾蚊買張床墊返嚟都算,𠵱家買幾樽啲乜丸物丸,又唔知有乜成份,但竟然話對肝對腦都有益?食落肚㗎!點可以無監管㗎!」

大批長者着迷購買
鄧先生說,其母早前常到一保健店,鄧老太指店內售賣多種「神乎其技」的保健食品和用品,包括「對身體好有益嘅床墊」、「幫助肝臟嘅保健丸」、「對眼睛好好嘅藍莓加工丸」以及「加強腦部嘅蜂皇漿」。售價由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
顯得無奈的鄧先生說,自數月前一保健店在華富邨開業以來,常見大批長者「一袋二袋咁行出嚟」;其母樂於向家人展示其「戰利品」及常驚歎該店出售物品「能醫百病」,但他一直質疑這些售價高昂保健品之真實效用。近日,其母購入四瓶據稱有不同功效、但沒標明成份的藥丸,他才感事態嚴重。
「招紙大部份係日文、又唔知成份係乜,啲老人家好似執到寶咁,成三千蚊一樽買返嚟;話對眼對肝對腦都好?做乜唔詳列成份?點解無列明成份都賣得?點解無條例監管呢?」鄧先生勸其母不要亂試,惟其母對保健店「着了迷」,深信不疑。
鄧老太拿出「戰利品」向記者展示,「呢樽本來六千幾㗎,𠵱家做優惠先肯二千五賣畀我哋咋!況且我早年中過風,行動不便好耐,咁我梗係乜都想試啦!」記者問她服後感覺,她則含糊其詞,「好似……好啲啩!」

衞署調查人去樓空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在接獲本報轉介投訴後,即派員往該保健店調查,但已「人去樓空」、職員根據店門張貼的搬遷告示所指,前往沙田顯徑邨新店巡查,但新店還未開業,調查無結果。
發言人續稱,此類健康食品並不受藥物條例監管,只歸納為食品法例的管制範疇,只要有關食品並無超出重金屬含量的標準、或不含有害物質,便不牴觸法例;而法例上亦沒規定此類食品需詳列成份。
發言人不諱言,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對有關法例提出修訂,「都搞咗兩三年」,現仍沒甚結果。發言人指出,若市民對有關保健食品存疑,可向衞生署查詢。發言人笑言,「有事最好就睇醫生,總好過食啲不明來歷嘅丸仔啦!」(○八二五○一五)

意見:不受監管產品無保障
代表醫學界的立法會議員勞永樂,直指現存法例確有漏洞,食品法例範圍甚廣,要證明有關食品是否不合人類食用,於執法上確存在困難。雖然現存有「不良醫藥廣告條例」,如標明能治癌等病症的字眼,均觸犯此法例;許多生產商懂走「法津罅」,如只列「增強抵抗力」等無針對性治療效用的語句,便可避過責任。
勞永樂不諱言,一直提出修訂有關法例的建議,但規管健康食品的定義確難以界定,現仍處於摸索階段、甚至草案也未有。現最重要的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醒市民尤其長者,追求健康「係無捷徑」,購買那些不受監管的產品,最終也只會是「無保障」。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箭頭所指為鄧老太所買、原價六千元的一樽保健藥丸,但日文招紙上沒詳列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