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中國:自由行凸顯中港分歧 - 伍東

論盡中國:自由行凸顯中港分歧 - 伍東

「自由行」實施後,大批內地旅客湧到本港。有內地旅客聲稱在乘搭交通工具時,由於不熟悉香港運作而受到港人歧視,被人辱罵「似一嚿番薯」;也有港人在互聯網上留言,嘲笑大陸旅客鄉音未改。這些事件均顯示,部份港人即使面對大陸旅客,仍抱着大香港心態,凡事以香港為準,並非以客為尊。
香港和內地交往一直處於不平等狀態,港人可自由進出內地,但內地居民來港卻受到很多限制,他們只能透過在內地的港人或香港的電視節目、電影,了解香港。同樣地,較少北上的港人亦因為工作及生活習慣,很少與內地人接觸,只能靠媒體了解大陸。

港人對內地人成見深
廣東八市及北京、上海市民可以個人身份來香港旅遊後,一億的內地居民及較少北上的港人,可近距離地接觸,無疑是增進彼此了解的好機會,將中港鴻溝縮小。但部份港人卻將這個黃金機會白白放走。
首先,不少港人對內地人成見很深,由七十年代的「阿燦」,到八十年代的「表姐」,大陸人均被塑造成落後、老土及僵化的代表,這或多或少影響港人對內地人的看法,令「阿燦」、「表姐」成為港人心中大陸人典型形象。第二、隨着內地經濟起飛,部份內地人富起來,但與此同時,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港人財富全面縮水。大陸經濟崛起,內地居民富與貧、文明與野蠻並存,港人該以甚麼態度對應,到現在仍不斷摸索。

了解不等於解決問題
可是,不少港人美其名摸索,其實是以慣性的成見去處理中港兩地的分歧。一有問題就指內地人「似一嚿番薯」。其實,只要港人易地而處,花點心思,了解對方想法並非難事。一位朋友在內地商界打滾近十年,和筆者談起內地人亂過馬路的陋習時,大罵大陸人不守規則,差點令他客死異鄉。但筆者追問大陸人何以喜歡亂過馬路時,他卻無言以對,直至他帶着筆者的問題,向兩名來自農村的下屬請教,才恍然大悟。原來,農村沒有大馬路,農民進城自然不懂怎樣過路。
當然,了解了不等於接受,也不等於解決問題。筆者相信,這個朋友在內地碰到人亂過馬路時,仍會破口大罵,但如果碰到的是鄉下人時,相信他會立即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