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屆,民主黨有一百七十名區議會候選人,今屆,只有一百三十多人。無論是甚麼理由,民主黨如何對他們的支持者交代?基層議員代表一個政黨的根基,自己的根基也沒有做好,如何可以為香港人爭取權益?
立法會的選舉更不用說了,試問民主黨十年以來,除了來來去去那幾位大佬明星以外,有擴大過自己的第二梯隊人物嗎?筆者早就提議年過七十的司徒華提早公佈明年不會再參選,並且從速培訓接班人。這一點忠言,由筆者一位不算友好的黨外人士提出,算是說三道四,干預你們的內政,但難道不是民主黨人的想法?黨內有人敢提出嗎?
六四之後,有參政理想的年輕人,都加入了民主黨,但試問有誰人有好下場,得到出頭的機會?民主黨內的大佬文化,是其致命的地方,而這群大佬的自我封閉,小圈子作業作風,令到有志之士紛紛求去,有年輕一輩亦有能獨當一面的資深社會活動家。
筆者隨便一數,具知名度而在幾年間紛紛退出民主黨者,有陶君行、馮智活、劉山青、陳偉業、曾建成,試問這些人對民主理想的執着,又有哪一點比民主黨的大老群差?
只要有人批評,民主黨人私下就會發揮影響力,所持的理由,不外乎是大家要團結,不要內鬥,不要益了大壞蛋的民建聯等等,這個邏輯,欺世盜名的要命;不敢帶領潮流,不敢倒董,只求選民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被迫接受這個次惡魔(LesserEvil),更是不思進取的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