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正當美國不少商界人士提出人民幣偏低打擊製造業,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曼喬(GregoryMankiw)說,中國的滙率政策並非造成美國製造業流失職位的主因。事實上,美國商界不是一面倒要求人民幣升值,一些大企業擔心此舉會增加經營成本。
美國製造業指多國貨幣的滙率不恰當,尤其是人民幣,此乃當地製造業過去3年失去近300萬個職位的「元兇」。曼喬則認為,人民幣滙率偏低在某程度上不利美國製造業,但並非問題的癥結;他表示美國經濟及商業投資疲弱,才是美國製造業不振的主因。
白宮官員說,曼喬的言論並非與美國其他官員的立場不一致,美國不少官員關注人民幣政策對美國廠商的衝擊。
曼喬說,美國就業市道差過白宮的預期,但總統喬治布殊的減稅措施應有助製造業復甦,而整體職位在今年稍後可望回升。曼喬預測美國未來數季經濟會錄得逾4%的年率增幅,勝過白宮的估計。
美國製造業不滿中國等亞洲國家操控本身貨幣,以提高出口競爭力,並成功游說白宮與北京交涉。中國官員上周說,可能考慮讓人民幣與美元脫鈎,改為與多個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掛鈎;他們同意人民幣最終應自由浮動,但拒絕應美國的要求加快其進程。布殊上周五說,需要耐性去說服中國讓人民幣升值。
不過,對戴爾(Dell)、英特爾(Intel)和甲骨文(Oracle)等美國大企業而言,人民幣升值反而不利業務。該等公司去年從中國進口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的零件和貨品,並在中國設廠以享受低工資成本,故人民幣升值會提高其經營成本。
戴爾表示,該公司在中國進行採購的總值達40億美元(約312億港元),而設置在當地的生產設施是服務整個北亞區。
有經濟研究員說,人民幣滙價現時偏低15%,但他們不相信中國會急於讓人民幣升值。他們指出,弱勢人民幣有利中國出口,並有助解決當地失業問題;再者,人民幣與美元掛鈎協助中國吸納3080億美元(約2.4萬億港元)的海外直接投資。此外,人民幣一旦升值可能拖慢中國經濟,從而減弱中國對海外貨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