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突破11000關,幾個月以來累積之升幅不小,技術上呈超買,但恒指仍是在「超買又超買」的情況下持續向上攀升。這個時候,有人對技術指標的啟示開始懷疑,或者說是對大市的升勢不放心,於是對技術指標開始懷疑。
這種現象是常見的,就如現時的市況。然而大家只需回到最原始一步,想想技術指標並非百分百準確地顯示市況變化,而只是提供一種參考或警告,則對所謂「超買」或「超賣」等現象,實毋須過份緊張,否則,大家便沒有適當地運用技術分析。
面對上述的情況,也許另一個指標會更為管用,那便是「成交」。「成交」給投資者的啟示,在某些時候比技術指標有用得多,例如「成交走在指數之前」便是一個頗準的測市工具。
大市成交創新高,往後應有更高的指數,近乎萬試萬靈,故即使恒指技術指標呈超買,但在新高成交支持升勢當日,沽空過市似乎並不明智。
這只是一個單一例子看「成交」的用處,但實務上分析成交的技巧非常之多,例如成交額及成交量的意義便不同了,藍籌股與二三線股的成交變化亦各有異趣,期指的成交又要兼看未平倉合約等,學問很多,下次為大家詳細剖析。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