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字,很可怕;可怕,是因為這個字,連結上不同的詞,就變成不同的病,那就是:症。
我有點狂,有點躁,大家習以為常,不當一回事;然而,一旦有人為這狂和躁綴上一個「症」字,問題就大了,我這「狂躁症」,就得去醫治了。
抑鬱,人皆有之,吃一顆巧克力,去旅行,去開始另一段戀愛,抓着無良老闆的頭,用膝撞瘋狂攻擊……抑鬱,就沒有了;可抑鬱積聚,成了「抑鬱症」,那就麻煩了,「手尾」長了。
「我很遺憾地告訴你,你患了『抑鬱症』。」醫生說得凝重;得了「症」的「病人」,更抑鬱了。
然而,狂躁到哪一個程度,才算「狂躁症」?抑鬱到哪一個階段,才算「抑鬱症」?天曉得,最好請教你的家庭醫生;當你請教醫生,很明顯,你正用行動證明:事情,已發展成「症」。
「症」字可怕,就容易受人利用,例如,肥胖,脂肪積存多了,你可能不當一回事,減肥公司想到在「肥胖」後面添一個「症」字,宣揚「肥胖症」的禍患,你這個不幸得了「症」的人,就開始坐立不安,除了付費去「醫治」,根本無路可逃。
肥胖,肥達二百磅算「症」,一百九十磅,算不算?日本那些相撲手,為甚麼不住醫院,反而在競技場擠來撞去?大家看着末期肥胖症病人比武,算不算變態?
月來,我總在店裏跟來客聊天,聊得喉嚨發炎,我總覺得自己害了「聊天症」;為了治療惡疾,我繼續聊天,就盼大家聊完了,買一兩件東西,算幫補一點醫藥費。我向來愛錢,開了店,還添了一個「愛錢症」;這症,最難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