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點與線:美國棒打中國自欺欺人 - 林沖

國際點與線:美國棒打中國自欺欺人 - 林沖

BashingChina──棒打中國。這個字眼,美國傳媒和「中國通」在八、九十年代都很常用,像六四事件之後,美中之間只留一道狹縫,問「中國通」藍普頓(DavidLampton)兩國關係有得救嗎?他會答:現在沒辦法,美國國內棒打中國的聲音喊得震天價響。到克林頓上台,對中國採取交往政策,美中關係才見柳暗花明。但隨大選年逼近,華府又出現棒打中國的陣勢來。
美國大選從來是外交事小、經濟事大,克林頓和喬治布殊上台前都只是州長、未踏足過國際舞台,但都能當上總統;而中國議題除尼克遜叩開中國大門那回外,罕有左右美國選情。當然,美中貿易逆差,去年高達一千億美元(約七千八百億港元),大選年說起經濟問題,最便捷就是一棒子打到中國頭上去。喬治布殊就用了這一招。

掉攻伊泥沼 財赤4萬億
可是,美國今天耍出棒打中國的招數,有點自欺欺人。即使撇開喬治布殊政府還要借助中國力量解決北韓核危機不說,美國今天經濟問題實是要自負盈虧。一場美伊戰爭,喬治布殊把克林頓執政八年出盡力轉為零財赤又吹大,下個年度預見達五千億(約四萬億港元),國家負資產了。
再看一個數字,就是美國七月份失業人數達九百萬人,這個數字若放在香港就是全部香港人都沒有工作了。這絕不只是一個數字遊戲,反而實實在在是一個企業空洞化的問題。八、九十年代,日本已過了以製造業作為經濟支柱的發展階段,生產線都外移到低成本的地區,到失業大軍形成,大家才懂得叫苦連天說企業空洞化了。
美國今天的光景和當年的日本差不多。更苦的是,不單如喬治布殊說的,只有製造業工人不斷丟飯碗那麼簡單,也不單是第二波的文職人員失業,今天美國是連科技業職位也外移至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Gartner是全球最大的高科技預測公司,根據它的數字,美國電腦和軟件業明年每十個職位就有一個外移。連高科技事業職位都開始流失,這只能說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構性趨勢或問題,這筆帳算在中國頭上就是不經大腦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