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重估虧損12億中銀少賺11.8%

物業重估虧損12億中銀少賺11.8%

中銀香港(2388)截至6月底止半年經審核盈利倒退11.8%,主因是自用房產及投資物業重估錄得12.23億元虧損,而不履約貸款比率持續下降。

每股派息19.5仙
中銀香港董事長兼總裁和廣北表示,該銀行會仿效其他銀行,將固定資產佔資本金總額的比例減低,以減少業績受物業市道的影響。該銀行目前179億元固定資產中,物業佔169億元。另中銀希望內地收入比重,中期能提高至10%。
中銀半年純利約30億元,每股賺28.5仙,跌11.8%;派息19.5仙,較去年同期增6.6%,派息比率提高至逾68%。未計重估物業虧損,半年撥備前經營溢利微升2.2%;期內撥備減5.5%,至16.7億元,當中因樓價下跌進行的撥備佔重要部份。
和廣北認為,物業重估虧損並無偏離市場平均數,但有別於其他同業,該銀行在十行重組合併中,可用於抵銷相關物業市值下跌的儲備水平很低,以致業績受影響。該銀行今後會繼續檢討物業組合,並會參考其他銀行做法,在會計政策中作適當調整。
中銀樓按及信用卡貸款組合質素好轉,期內住宅按揭貸款拖欠及重組比率由1.75%回落至1.51%;信用卡撇帳率則降至10.52%。不履約貸款比率持續改善,當中已包括新農凱貸款。

不履約貸款盼續降
對於年底的目標水平,他稱,年初時已定下將不履約貸款比率降至7%左右,上半年該銀行也受「沙士」影響,惟損失貸款情況與同業相若。此外,疫症對收回貸款造成延誤,相信下半年會回復正常。中銀上半年收回貸款29億元,回撥2.2億元。
和廣北表示,該銀行將撤出高風險的借貸業務,但其後補充,貸款風險與回報要平衡,若收益不符,銀行肯定不會做。中銀香港成本效益也好轉,成本對收入比率下降2.8個百分點,至30.5%,當中已包括因為新農凱事件而聘請顧問的費用。該行目前員工數目達1.3萬,較去年底減419人;分行數目則少14間,至308間。
對於擔任人民幣結算銀行一事,和廣北表示,現難以評論,但中銀香港確有優勢,如經驗豐富、分行網絡完善,與母公司關係良好等,而行方也做好準備作為唯一的結算銀行。
對於上半年稅務開支大減,和廣北解釋,主要是該行2001年十行合併時部份虧損獲稅務局確認作損失,故有7.18億元之稅務回撥。另外,該行其他經營收入中,以外滙項目之淨盈利增長78%最顯著,達8.51億元;服務及佣金收入增2.2%至13.77億元,下半年計劃再加強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