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金門人的廈門夢 - 伍東

盡論中國:金門人的廈門夢 - 伍東

「金門已成為兩岸關係的『安全活門』,金門的轉型,代表和平、民主、進步的落實,更彰顯兩岸關係正常化發展的正確目標。」陳水扁就任台灣總統後,多次到金門視察。他前天在台灣歷來最大規模軍事演習後,即赴前線金門視察,顯見他對前線的重視。不過,陳水扁對金門居民的意願是否存在一定的落差呢?

經濟發展好 成統戰武器
「我的兒子在廈門讀書,我在廈門也置了房產,從這裏去很方便,一會兒就到。」若不是親耳聽到,很難想像在台灣鬧得紛紛擾擾的統獨議題,金門人卻置身事外,還以對岸的福建省廈門市的發展為榮,送子女到廈門讀書。看來經濟發展是促進統一的上佳武器。
還有不到二百天,台灣便舉行第三次的民選總統選舉。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統獨問題,勢將再次成為候選人無可避免、必須表明立場的一個議題。

在當地置業 送子女讀書
儘管台灣本島對統獨鬧得火熱,對於台灣外島──金門的居民來說,似乎是偏向統多於獨。這除了地域原因外,廈門的經濟發展亦是吸引他們的地方。由於金門過去數十年屬於戰爭前線,台灣中央政府對當地的投資建設甚少,經濟相對落後。相反,對岸的廈門市卻於二十年前就開始規劃發展,更是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難怪與廈門僅一水之隔的小金門居民,對繁榮熱鬧的廈門市趨之若鶩──在當地置業,送子女去讀書。
友人最近去了一趟金門,除發現當地的大陸乾貨遍地,不少台灣人專程跑到金門購買廉價的大陸貨外,金門人對廈門的發展更是打心眼的羨慕不已。當地導遊介紹對岸的廈門市時如數家珍:「那一幢是每年『九八貿易洽談會』的展覽中心,晚上那條街很熱鬧,小吃甚麼的都有」。言下之意,對自己身處之地就顯得十分寒傖。這也得佩服當年將廈門列為經濟特區的構思者,二十年後竟將廈門成為吸引對岸統一的樣辦。
當然要人均生產總值達到一萬四千美元的台灣,統一於人均生產總值不足一千美元的大陸,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問題在於兩岸是否有耐性慢慢「磨合」,要是任何一方輕率急躁於統獨,後果只會不堪設想。
逢周六及周日刊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