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威脅人的生命,無論是平民百姓,抑或天皇巨星,有時都無法逃過患上癌症這股突然而來的衝擊。子宮頸癌是婦女癌症的第七號殺手,百變天后梅艷芳也不幸成為其中一名患者。對抗癌魔,只要愈早醫治,就愈容易戰勝,惟備受注目的梅艷芳,卻因要逃避傳媒的追訪而暫停接受醫治。 記者:陳倩雯、蔡元貴
【本報訊】像不少患癌人士一樣,梅艷芳都曾咬緊牙關,挑戰病魔,勇敢對抗癌症,無奈再接受治療數月後,卻要中途放棄,「其實我要繼續去醫治、去治理,但係礙於我出唔到屋企,我冇去醫到。問題只係一個,我唔想因為我一個人,去令到整間醫院、所有病人感到煩擾,所以我惟有去暫停我嘅治療……作為一個病人,係應該好平靜嘅接受呢個治療,我諗我冇呢個平靜嘅機會。惟有我自己話畀自己聽,我心境已平靜,任何嘢都唔會影響我信心。」
叱咤一時的百變天后梅艷芳,公告自己患有子宮頸癌,引起家人、朋友及歌迷極大關注,紛紛為她的健康感到擔憂。
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本港每年約有四百五十宗子宮頸癌新症,單在二○○○年就有四百四十宗,屬婦女常患癌症的第五位,每十萬人口中就有十三名婦女病發。
每名婦女一生中約有七十二分之一的機會患上子宮頸癌;患者年齡由二十多歲至七十多歲不等,其中逾半的患者年齡在五十歲或以上。每年患上子宮頸癌而死亡的則有一百三十多人,是第七位的婦女癌症殺手,平均每十萬人口中,有三點八人死於子宮頸癌。
香港防癌會的資料顯示,從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子宮頸癌與婦女的性行為有密切關係,婦女過早有性行為、濫交或曾感染性病,都會較容易患上子宮頸癌,因為這些婦女有較大機會從性接觸中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簡稱HPV,或稱包疹二型病毒)。
香港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系副教授張雅賢表示,經常與不同對象發生性行為的婦女,不一定會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而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的婦女,也不一定會患上子宮頸癌,所以患上子宮頸癌並不代表性濫交。
她又稱,吸煙、曾多次生育及免疫能力低等,也是導致子宮頸癌的高危因素。
張雅賢解釋,在子宮頸出現的腫瘤,絕大部份都是惡性;良性的纖維瘤一般在子宮體內出現,在子宮頸出現的良性纖維瘤極為少見。子宮頸癌一般可根據癌細胞的擴散程度而分為四期,癌前病變的則可分為三期。
張雅賢補充稱,第三期的癌前病變,又稱原位癌,即癌細胞仍然未擴散,患者一般在切除部份子宮頸組織後即康復,而日後的生育能力不會受影響。
若患者進入了第一期子宮頸癌,只要接受適當的電療或切除手術,康復機會即逾九成。部份病情較嚴重的患者或須接受化療,或將整個子宮切除,日後不能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