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
陳寶儀
劉慧卿議員日前參加台灣「群策會」的研討會,會上發表了「台灣前途應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的意見,一句既平常又了無新意的言論,竟然在香港引起軒然風波。
香港市民對左報「黨八股」式的謾罵早以習以為常,鮮有人認真理會。但貴為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梁振英及多名民建聯議員,也加入譴責行列,若真的鬧上立法會,恐怕又一次彰顯治港班子心胸狹隘,為「一國兩制」作反面教材。
李怡先生說得好:「一國兩制在香港無論成敗,都與台灣無關;台灣人民有能力不接受。」台灣人民在統、獨之間的選擇多的是;何況,美國豈會貿然放棄「太上皇」的主導地位?以香港作為對台示範「一國兩制」的統戰窗口,恐怕只是自高身價、一廂情願的天真想法而已。
其實,若以香港利益着想,港人當然希望兩岸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戰。而且,現在香港經濟蕭條,失業率高企,港人大多自顧不暇,哪有多餘精力去反對事不關己的台獨、疆獨、藏獨?假如劉議員到台灣鼓吹統一,宣揚「一國兩制」,何嘗又不是罔顧主流民意?最後只會碰一鼻子灰。
香港是辛亥革命的發源地,也是台商投資大陸的踏腳石;台港人民有長久和深厚的友誼,香港作為兩岸橋樑的角色,是內地城市難以取代的。香港維持自由、開放、繁榮、安定,對藍、綠陣營都有利。因此,港人應珍惜台港關係,繼續為台商提供方便和保障;為兩岸政治人物互訪穿針引線;並以包容的態度對待激進台獨言論,甚至接待綠營領導人。
今天,中共基於國際形象,處處挺衞香港利益;但試想十年後,當內地法制漸趨完善;天津、上海、廣州等地經濟發展漸告成熟;台灣依舊由民進黨執政,那時除了作兩岸橋樑外,香港還有其他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