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
簡培發
六月參加了教協兩次縮班大遊行,月來聽到不少超額老師的吐怨。當局早在十年前已知出生人口漸減,卻沒有制訂相應政策,才弄致今天的縮班現象,而高層官員又毋須為政策失誤而辭職,全由教師獨自承擔,這就是今日香港官場的寫照。
一言而蓋之,教統局所以「企硬」,是為了要達減財赤的政治任務。筆者十多年來看盡教統局如何浪費公帑,如真的為要達致減財赤:
不少學校在九七前申請擴充或改善學校工程,教統局有必要重新審議,當初提出的工程是否有必要進行?尤其是一些面臨縮班的學校是否有擴充或再改善工程的必要?一單工程動輒過數百萬甚至千萬,減削了這些工程,省下的公帑相當可觀,不是比削減教師來得實際嗎?每年教統局都被審計處揭發浪費公帑,年年都說檢討,但年年依然發生類同的大笨象工程。
學校因縮班,超額教師被裁,原職級未必能保存,隨時從學位職級降為文憑職級,這是無可避免的現象。但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學校行政結構也因縮班而縮減,本來的主任職級降為普通教師,但卻繼續領取主任薪酬。在我接觸的超額老師中,絕大部份只是普通老師。即使學校繼續縮班,學校仍可提出很多理由(如行政需要、教學需要或校本需要等)挽留行政人員階級,他們理應是最後被裁的人。有這個在原校只降職卻凍結薪金的保護傘,對滅赤根本毫無幫助。
九七後香港經濟衰退,通縮連年。環視世界很多先進國家,香港的教師薪酬的確偏高,如果連同公積金一併計算,的確令人羨慕。
香港教師行業是否真值得那樣高的薪酬,個人認為有必要再檢討,請一些獨立專業團體研究和評估,尤其是主任職級或以上,與普通教師的薪酬差距太大。若教師行業薪酬有可能調低,相信對減財赤有一定幫助,總比裁超額老師較得民心。
教育是一門長線的投資,甚麼都可以減,獨是教師不應減。因為教育是一門「人心影響人心」的工作,也是一份細水長流的工作,望當局不要視教育為生意來處理問題。